本书精选了袁凌十多年来记者生涯中最为杰出的非虚构作品,叙述了十二个惊心动魄的灵魂故事,写出了一百位中国社会底层的人物故事。分为“卑微者”、“出生地”、“生死课”三个部分。其中,侧重于写底层人物对磨难与困境的挣扎,还有新旧一代关于故土的矛盾与争夺。更从无数个跌宕起伏的命运 回声中,为我们呈现了一片震撼的精神与生存景观。本书中的多篇文章曾经在互联网引起轰动,但碍于版面,这些文章都未曾以全貌呈现,本书是这批精彩作品第一次以全貌形式呈现给读者。
袁凌,1973年生。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著名作家、媒体人,曾发表有影响力的调查和特稿报道多篇,曾获得腾讯书院文学奖2015年度非虚构作家,归园雅集2014年度散文奖等。作品《走出马三家》和《守夜人高华》获得2012、2013腾讯年度特稿和调查报道奖,暨南方传媒研究两 届年度致敬。已出版《青苔不会消失》《我的九十九次死亡》《从出生地开始》《我们的命是这么土》《在唐诗中穿行》等书。
青苔不会消失:坚忍地重建生活 ——编辑手记 2016年春,在一本黄色封面的小说集上,第一次见到“袁凌”这个名字。当时是天气不算太冷的上海某日,我夹着那本小说从中山北路坐到真北路。地铁到站了,随着人流走下来,走到出口,一阵冷风袭来,下意识看了一眼翻开的书,上面写着...
评分青苔不会消失:坚忍地重建生活 ——编辑手记 2016年春,在一本黄色封面的小说集上,第一次见到“袁凌”这个名字。当时是天气不算太冷的上海某日,我夹着那本小说从中山北路坐到真北路。地铁到站了,随着人流走下来,走到出口,一阵冷风袭来,下意识看了一眼翻开的书,上面写着...
评分观察贫困,只有局外人的视角显然是不够的。农村生活中的诸多细节都会被我们忽略。小猪崽的生长状况、生火做饭时一老一少吃力的窘态、“能摸出水”的潮湿被褥,这些细节,作者一一看在眼里。而对于没有过农村经历的人来说,家猪长到三周大,应该是啥模样,自己都并不清楚,更别...
评分青苔,往往是一片森林中渺小和卑微的存在。它们不同于灌木,即使被大树遮住了阳光和雨露,却也有遗漏的余荫。而青苔却是毫无多余的水分和气息,甚至常常“消失”在我们的认知里。只是它们自己依旧会在黑暗的角落中坚强的活着,显示自己面对命运的不屈。 从在煤矿里被炸成残疾的...
评分谈这本书的语言、文学性是在耍流氓,虽然它的文字极具透视感触般的魅力。跃于纸上的社会价值固然苍白,但我们又如何可以避而不谈? 人的想象没有边界,苦难也没有。这两者之间的重合却是很有限的。有一种我们无法想象的既定事实,叫做“发生”。如今再想那句“他人经受的,我必...
真的不喜欢纪实文学用那么文艺的,书面的,华丽的词藻来堆砌。人间事只是发生,实在不必赋予那么多作者的感情,好像读者再有其他的感想都是多余。(没看完)
评分非虚构新闻写作,写到这种程度应该算不错了,可不知道为什么,完全没有打动我。很碎,每篇都有好几组主人公,每一组一两千字,都是片段,比较难进入。但我记得《切尔诺贝利的悲鸣》好像也是类似写法,却完全没有类似困扰,不明白。总的来说,还是推荐看一看,题材特别苦,特别中国,怵目惊心。
评分其中有几篇已经远远超越了“特稿”的范畴,在我看来,甚至可以不朽
评分有穿透力的文字,阵阵刺痛。不曾想象到的底层黑暗,但它却时刻在真实上演
评分非虚构新闻写作,写到这种程度应该算不错了,可不知道为什么,完全没有打动我。很碎,每篇都有好几组主人公,每一组一两千字,都是片段,比较难进入。但我记得《切尔诺贝利的悲鸣》好像也是类似写法,却完全没有类似困扰,不明白。总的来说,还是推荐看一看,题材特别苦,特别中国,怵目惊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