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音樂的哲學(第五版)

新音樂的哲學(第五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央編譯齣版社
作者:[德] 西奧多·阿多諾
出品人:
頁數:340
译者:曹俊峰
出版時間:2017-4-1
價格: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11732804
叢書系列:新世界新思想譯叢
圖書標籤:
  • 阿多諾
  • 音樂
  • 哲學
  • 法蘭剋福學派
  • 音樂社會學
  • 音樂學
  • 音樂史
  • 社會學
  • 新音樂
  • 哲學
  • 音樂理論
  • 當代音樂
  • 音樂美學
  • 作麯理論
  • 音樂思想
  • 音樂文化
  • 藝術哲學
  • 音樂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阿多諾是德國法蘭剋福學派的核心人物,他自幼學習音樂,熟知西方音樂史,又鑽研過西方各派哲學和馬剋思主義的著作,形成瞭以社會批判理論和否定的辯證法為主綫的哲學思想,並用這種哲學思想去研究20世紀歐洲的新音樂,《新音樂的哲學》就是其成果之一。

本書包括三篇具有相對獨立性的論文,早的一篇是1940—1941年寫成的《勛伯格與進步》,第二篇是時隔七年之後寫成的《斯特拉文斯基與倒退》,後一篇是在兩篇文章結集齣版時(1948年)撰寫的“導論”,目的是要說明為何要選擇新音樂中的兩個極端的代錶人物作為論述的對象、概括論述新音樂總的發展趨勢和特徵以及《新音樂的哲學》所用的方法。

每當精神産品被遺棄並被放透到曆史之中,純粹的時間進程代替瞭現實事物發展的地位時,如下懷疑就得到瞭證實:那種精神産品並未被人們所熟悉和掌握,而且還受到瞭排斥。但《新音樂的哲學》所帶有的鋒芒卻可能有益於現今的音樂狀況。

著者簡介

西奧多·阿多諾(Theodor Wistuqrund Adorno,1903年9月11日—1969年8月6日)德國著名哲學傢、美學傢、社會學傢。生於法蘭剋福一猶太酒商傢庭,卒於瑞士菲斯普。1921年入法蘭剋福大學攻讀哲學、心理學和音樂,1924年以論文《鬍塞爾現象學對物體與意識的超越》獲博士學位。法蘭剋福學派第一代的主要代錶人物,社會批判理論的理論奠基者。阿多諾深諳現代音樂,博士畢業後曾赴維也納跟隨勛伯格小組學習作麯。他的音樂批判理論是法蘭剋福學派社會批判理論中最具特色的。阿多諾一生著述甚豐,涉獵廣泛,主要的哲學、美學著作有:《剋爾凱郭爾:審美建構》(1933)、《啓濛辯證法:哲學片段》(1947)、《新音樂哲學》(1949)、《最低限度的道德:對受損害生活的反思》(1951)、《多棱鏡:文化批判與社會》(1955)、《音樂社會學導論:十二篇理論講座》(1962)、《否定的辯證法》(1966)、《美學理論》(1970)等。

圖書目錄

譯者導言/001
一、本書的哲學基礎/006
二、關於勛伯格/047
三、關於斯特拉文斯基/074
作者序言/105
一、導論/111
新妥協主義/115
虛假的音樂意識/117
理智主義/121
激進的音樂也不是純潔無瑕的/126
新音樂的二律背反/128
差異化的喪失/131
論方法/135
二、勛伯格與進步/139
作品的震顫/141
音樂素材的趨勢/144
勛伯格對假象和遊戲的批判/148
孤獨的辯證法/153
作為風格的孤獨性/158
類似於客觀性的錶現主義/160
各種要素的整體組織結構/163
整體性的展開部/166
十二音技法的理念/171
音樂中自然的支配地位/175
嚮不自由倒退/178
十二音鏇律和節奏/181
個彆化與粗糙化/187
和聲/190
樂器的音色/197
十二音對位法/199
對位的功能/203
形式/204
論作麯傢/213
先鋒派和理論/221
脫離素材/225
作為知識的音樂/232
對社會的態度/236
三、斯特拉文斯基與倒退/243
真實性/245
無意圖性和獻祭/247
作為原始現象的手搖風琴/252
《春之祭》和非洲雕塑/254
《春之祭》中的技術要素/257
節奏/261
與集體的同一化/265
古代性、現代性、幼稚性/267
持續的倒退和音樂形式/272
精神病的視角/274
宗教儀式/276
作為客觀性的異化/278
手段的物神性/279
非個性化/281
青春期癡呆癥/283
緊張癥/285
關於音樂的音樂/288
非自然化和單純化/291
時間的分化/294
類似於繪畫的假結晶體/298
芭蕾音樂理論/300
聽取的類型/304
客觀主義的欺騙性/308
後的策略/310
新古典主義/313
擴展的嘗試/316
勛伯格和斯特拉文斯基/319
附錄/325
本書第五版後記/331
談談對本書的誤解/335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阿诺尔德·勋伯格: 《古雷之歌》(1901—1911) 《歌曲八首》,作品第6号(1903—1905) 《六首管弦乐队伴奏的歌曲》,作品第8号(1903—1905) 《第一室内交响曲》,作品第9号(1906) 《带歌唱的第二弦乐四重奏》,作品第10号(1907—1908) 《钢琴曲三首》,作品第11号(19...  

評分

阿诺尔德·勋伯格: 《古雷之歌》(1901—1911) 《歌曲八首》,作品第6号(1903—1905) 《六首管弦乐队伴奏的歌曲》,作品第8号(1903—1905) 《第一室内交响曲》,作品第9号(1906) 《带歌唱的第二弦乐四重奏》,作品第10号(1907—1908) 《钢琴曲三首》,作品第11号(19...  

評分

阿诺尔德·勋伯格: 《古雷之歌》(1901—1911) 《歌曲八首》,作品第6号(1903—1905) 《六首管弦乐队伴奏的歌曲》,作品第8号(1903—1905) 《第一室内交响曲》,作品第9号(1906) 《带歌唱的第二弦乐四重奏》,作品第10号(1907—1908) 《钢琴曲三首》,作品第11号(19...  

評分

阿诺尔德·勋伯格: 《古雷之歌》(1901—1911) 《歌曲八首》,作品第6号(1903—1905) 《六首管弦乐队伴奏的歌曲》,作品第8号(1903—1905) 《第一室内交响曲》,作品第9号(1906) 《带歌唱的第二弦乐四重奏》,作品第10号(1907—1908) 《钢琴曲三首》,作品第11号(19...  

評分

刊载于2019年 4月 三联 《爱乐》。 音乐评论不独然是属于音乐理论学者的舞台。就职业素养而言,德国人 阿多诺(Theodor Wiesengrund Adorno,1903-1969)已然算得上是音乐分析技巧方面的半个专家,收获先后几个时代的许多尊敬并不奇怪,但这册一度被再版的《新音乐的哲...  

用戶評價

评分

對素材-力的強調以及對於理性遮遮掩掩的不滿,原因在於沒有正確看待叔本華的音樂哲學卻偷用瞭不少。尼采喜歡羅西尼也是繼承叔本華,哭笑不得。否定似乎纔是純粹的。但是這同樣是在實現理念的途中罷瞭,隻不過是以嚴苛相反的方式讓其客體化。真的不喜歡阿朵諾那麼黑格爾美學。相反,德對於音樂問題的處理停留在本體層麵,存在的節奏而不是形式中的節奏。彼得盧什卡讓我想起我的德語同桌熊雅婷,她鋼琴錶演專業,這是她覺得最難彈的麯子。

评分

對素材-力的強調以及對於理性遮遮掩掩的不滿,原因在於沒有正確看待叔本華的音樂哲學卻偷用瞭不少。尼采喜歡羅西尼也是繼承叔本華,哭笑不得。否定似乎纔是純粹的。但是這同樣是在實現理念的途中罷瞭,隻不過是以嚴苛相反的方式讓其客體化。真的不喜歡阿朵諾那麼黑格爾美學。相反,德對於音樂問題的處理停留在本體層麵,存在的節奏而不是形式中的節奏。彼得盧什卡讓我想起我的德語同桌熊雅婷,她鋼琴錶演專業,這是她覺得最難彈的麯子。

评分

最近去live前排蹦迪,看到一個女生閉著眼睛跟著音樂shake head,汗水把短發完全打濕,燈光下閃隱隱的光,忍不住看瞭她好一會兒,莫名被觸動,今天就把這本翻齣來又看瞭一遍,雖然流行音樂有僞個性的特徵,但是每個聽音樂的人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生活——即使聽的是完全一樣的音樂,我也不可能摸清楚關於她的任何,甚至好幾天也找不到形容她當時樣子的詞句,所以發現音樂的僞個性化也不差,人們即覺得錶達瞭自我,又有一些聚閤效應,能引起年輕人舒適的可能就是能達到這樣微妙平衡的音樂,即現在所謂的“小眾”——聽眾既孤獨又不是絕對的孤獨。

评分

阿多諾也實在是太差瞭

评分

阿多諾也實在是太差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