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赫玛托娃诗全集》第三卷,收录了阿赫玛托娃1958-1965年间写作的诗歌。
她的诗歌将留存下去,因为语言比国家更古老,因为诗律总能比历史更久地留存。事实上,诗歌很少需要历史,它需要的只是一位诗人,而阿赫马托娃正是这样一位诗人。
——约瑟夫•布罗茨基(俄裔美国诗人和散 文家,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安娜•阿赫玛托娃(1889-1966),俄罗斯著名女诗人,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阿赫玛托娃1889年6月23日出生于敖德萨附近,童年时期在皇村度过,1911年在阿克梅派杂志上首次发表诗作,逐渐成为该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二十三岁时出版第一本诗集《黄昏》,二十五岁时出版第二本诗集《念珠》,这两本诗集使她名声大振,但她的第三本诗集《白色的鸟群》因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而没有引起多少关注。苏联时期,阿赫玛托娃受到不公正的批判,直到1950年代才恢复名誉。1966年3月5日,阿赫玛托娃因心脏病在莫斯科郊外的疗养院里逝世,她的遗作被陆续整理出版。1989年,阿赫玛托娃百年诞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将这一年命名为“阿赫玛托娃年”。
原文地址:http://www.qh505.com/blog/post/5351.html 对谁,什么时候说过, 为什么我远离众人却没有消失, 苦役折磨死了我的儿子, 鞭子抽打死了我的缪斯。 我在尘世罪孽深重,重于所有人—— 那死去的,将来和现在的人。 我活该躺在疯人院的 病房里——这是伟大的荣誉。 ——...
评分最初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是我关注的作家一篇微博,微博是关于阎连科的采访稿,里面提到了《阿赫玛托娃诗集》,一开始没有想过买这本书,只是我看到苏联政府嘴里“荡妇兼修女”这样矛盾冲突的评价,我立马就兴趣盎然,我买了三册,1904到1920,1921到1957,1958到1965,以时间为...
评分原文地址:http://www.qh505.com/blog/post/5351.html 对谁,什么时候说过, 为什么我远离众人却没有消失, 苦役折磨死了我的儿子, 鞭子抽打死了我的缪斯。 我在尘世罪孽深重,重于所有人—— 那死去的,将来和现在的人。 我活该躺在疯人院的 病房里——这是伟大的荣誉。 ——...
评分看了这所有短评才想写这一篇书评。 关于20世纪俄语诗人,国内了解最多研究最多的应该是帕斯捷尔纳克吧。茨维塔耶娃读者接触的多一些,介绍勃洛克的也不多,曼德尔施塔姆 甚少,关于阿赫玛托娃 大多数读者都很陌生。帕斯捷尔纳克了解的多想必是因为诺奖的缘故,其后一辈的布罗茨...
评分最初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是我关注的作家一篇微博,微博是关于阎连科的采访稿,里面提到了《阿赫玛托娃诗集》,一开始没有想过买这本书,只是我看到苏联政府嘴里“荡妇兼修女”这样矛盾冲突的评价,我立马就兴趣盎然,我买了三册,1904到1920,1921到1957,1958到1965,以时间为...
用你滚烫的泪水,烧穿新年的冰层。监狱里的白杨在摇曳,一片沉寂。而大墙里面有多少无辜的生命死去……
评分那些最精华的长篇,尤其是《安魂曲》“玛格达丽娜浑身颤抖,放声痛哭,/心爱的门徒化作了石头,/而圣母默默伫立的那个地方,/谁也不敢投去一丝目光”,还有《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的杰作,全都收录在这第三卷里。就全集所有的诗来看,译者翻译得稍欠诗意。
评分翻译得不大好,看不出阿赫玛托娃伟大在哪里~联想到普希金茨维塔耶娃的诗也翻得很寡淡,难道是俄语诗歌的抗翻译性天生就很强?即便如此,阿赫玛托娃的作品还是能够穿透语言隔阂,让我体会到灵魂深处的撕裂与呐喊。“这最为黑暗的,最为沉闷的,是黑桃皇后的城市。”指的岂止是被革命改名为列宁格勒的圣彼得堡呢?“有的人除了自己的声音,一无所有”,令人绝望,但到底还算有声音。而“这里荒无人烟!——我四分之三的读者,都已经湮没于冥河深处”,就连一丝丝声音都被吞噬干净。
评分她太好了。
评分啊,一切赞美献给《安魂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