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奇妙的小书,用文字记述开悟的体验。在禅宗公案和传奇故事中,禅师们在面临无可解的矛盾时,似乎总有一种超越对错二元性的态度,能从中迸出一种全新的东西,我们称之为“悟”。但禅宗不立文字,我们通常只看到“顿悟”的刹那,而看不到在开悟之前或之后的种种过程。这本《箭术与禅 心》的可贵之处在于:一位具有西方理性思想精髓的学者,以客观的态度,亲自深入探究东方的直观智慧,以平实的文字加以分析报道,没有夸大渲染。这种来自异国文化观点的第一手心得报告,没有经过时间或口耳相传的扭曲,也不用背负任何传统的包袱,具有参考价值。
为了追求生命的真义,德国哲学家赫立格尔远赴日本学禅。他追随弓圣阿波研造,修行箭术,但习箭的每一个阶段对他而言都是一个困境,仿佛一则则无解的公案。在师父的引导下,他逐渐放下自我的投射,体验了“当下的真心”,得以一睹那遥远的天际,禅所活生生存在并呼吸着的空间。
奥根·赫立格尔(1884-1955),德国哲学家,埃尔朗根大学教授。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24-1929年在日本东北大学讲授哲学及古典语文学,期间师从弓道大师阿波研造学禅。二战后隐居于德国加米施。1948年出版学禅回忆录《箭术与禅心》,使“禅”普及于西方世界。
鲁宓,现代艺术家,译者。1961年生于台北,台湾师范大学艺术学士,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艺术硕士。曾在台北、巴黎等地举办个展。出版有译著二十余部。
一位重视逻辑的德国哲学教授,东来日本透过箭术学习禅,这本书纪录作者的心路历程和学习的过程,以六年的时间,他终于得到老师的认可,对箭术和「大道」有了真正的体验。 一本书读来,能够让人对之神往,这显然就是一本好书。 关于禅的境界修为,作者採用了相当正确的描写方...
评分里尔克在一首诗裡,也以持箭的弓和箭矢的标的来譬喻心灵的状态。越玩味越有意思。尚未拉弓紧绷 ( 即诗中「心灵的初始」)和将箭矢射出后 ( 即诗中「跨进那阵气息」)的放鬆状态是一样的。像禅师一笔画成的圆,完成时即回到了初始之点;像恆在的当下,初始即是结束,结束即是初始...
评分 评分《学箭悟禅录》的第二篇书评。 冥想、箭道、武道甚至心理咨询,在炼心的过程中,都是对心觉察、以及反馈。 普通人,在欲望、情绪和杂事掩盖的情况下,都很难往内看,看到心底的根源问题。 而箭道,则是个体波动的放大器。射箭者生理、心理的任何波动,都能反映在射箭上,造成射...
评分相信一定有和我一样喜欢摄影的朋友遇到过我一样的问题。在喜欢摄影一段时间后,觉得自己必须在技术和设备上提高,于是花了很多心思在技术上的讨论和选购设备上。每个人都情况不一样,这个过程有短也有长,有时候可能难以自拔。好处大家都明白,坏处是失去了刚爱上拍照时自由的...
薄而好读
评分放下自己,放下目标,仅仅感知与接纳,让一切顺其自然,射出“无心之矢”,才是真正的禅。
评分关于箭与禅的书
评分在道别,而又不是道别的时刻,师父把他最好的弓送给我:“当你用这张弓射箭时,你会感觉到老师的精神与你同在。不要让它落入好奇人士的手中!当你不需要它时,不要搁着当纪念品!烧掉它,除了一堆灰烬,什么都不要留下。”
评分放下自己,放下目标,仅仅感知与接纳,让一切顺其自然,射出“无心之矢”,才是真正的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