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经典的科学史名著,作者为科学思想史学派的创始人亚历山大•柯瓦雷。本书认为,人类的思想在16、17世纪经历了一场深刻的革命,这场革命彻底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框架和模式,使古代那个秩序井然、有限封闭的世界(cosmos)最终变成了均一无限的宇宙(universe),也使价值世界同事实世界完全分离开来。近代科学和哲学既是这场革命的根源又是它的成果,近代科学史和哲学史必须相互参照来研究。
作者亚历山大•柯瓦雷(1892-1964),俄裔法国哲学家、科学史家。在科学史方面,柯瓦雷享有不亚于科学史之父乔治•萨顿的地位。柯瓦雷的著作和他在普林斯顿研究院的科学史讲座,揭示了一种新的科学史研究方法,它不同于萨顿百科全书式的大综合,而是以科学思想为线索从整体上展现科 学史,从而使科学史研究具备了极强的思想魅力,吸引了一大群富有才华的学子转向科学史并将之引为毕生的事业。柯瓦雷及其科学思想史学派所描绘的关于“科学革命”的雄伟画卷,深深地影响了并且至今仍强烈地影响着一般社会受众。换言之,为社会受众所普遍接受的是柯瓦雷式的科学史。
译者张卜天,杰出青年译者,有译著近40部。热爱哲学和科学史方面的翻译,研究方向为西方中世纪和近代早期科学思想史,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近代科学的起源和科学革命,特别关注现代性的起源,科学与哲学、神学的关系和互动,中世纪晚期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神学思潮对近代科学兴起的影响等等。
本书是科学思想史上的一部经典名著。作者亚历山大·柯瓦雷(Alexandre Koyré,1892-1964)是所谓科学思想史学派或内史学派的领袖人物。他1892年出生于俄罗斯的塔甘罗格,曾师从胡塞尔学习现象学,师从希尔伯特学习数学,后又到巴黎随柏格森和布兰施维克(Léon Brunschvicg)...
评分亚历山大•柯瓦雷于1892年8月29日出生在俄罗斯的塔冈罗格,1964年4月28日病逝于法国巴黎。他先是在哥廷根学习数学和哲学,受教于希尔伯特和胡塞尔;而后又去了巴黎,随柏格森和布伦希维奇等人研究哲学。自1922年,他任教于法国的高等研究实用学院,并于1930年出任研究主任,...
评分亚历山大•柯瓦雷于1892年8月29日出生在俄罗斯的塔冈罗格,1964年4月28日病逝于法国巴黎。他先是在哥廷根学习数学和哲学,受教于希尔伯特和胡塞尔;而后又去了巴黎,随柏格森和布伦希维奇等人研究哲学。自1922年,他任教于法国的高等研究实用学院,并于1930年出任研究主任,...
评分天文学革命塑造了现代人处境,传统的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等级制宇宙论是一个有序的“各就其位”的整体,宇宙论塑造了存在论,人不是以孤立的方式理解自身,而是“嵌入式”(embedding);然而天文学革命发生后(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无限宇宙是一个形而上学观念),大脱嵌发生...
评分003|123,《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 或许,对读哲学或物理的人,应该是一次酣畅淋漓的思想洗礼,对于我一枚生物狗而言,从2018年读到2019年,拿起放下,放下拿起,似懂非懂逐字细读。 为什么能坚持?因为这句话就像晴天一声雷,让我陷入无限的深思。“17世纪的科学和哲学革命...
思辨的盛宴
评分旧版两遍,标一个新版~
评分反复读了好几遍他引用的克拉克和莱布尼茨的通信,还是有些困惑。无限空间的问题其实是和上帝关系的问题。上帝创造世界,那么时间空间是在这个世界之内的,还是在这个世界之外?如果在这个世界之外,那它岂不是一个独立于上帝的存在?牛顿学派反对机械论,他们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上帝的某种属性,他创世,然后无处不在,可以修正他创造的这个世界。莱布尼茨不接受这一点,从充足理由率角度出发,认为“他已经创造了一个完美的机器”。有趣的是,克拉克反对心物二元,认为“自然既包括严格意义上的机械力,又包括非机械力和各种作用”,后者和纯机械力一样自然,并且认为引力就是这样一种存在,是上帝在这个世界中在场和发生作用的明示。“然而,现在引力已经不再扮演这个角色了,它成了一种纯粹的自然力,成了物质的一种属性,它出人意料地强化了机械论。
评分确实是经典的著作!
评分从充足理由律出发,莱布尼茨和牛顿得到了相反的结论:前者认为如果缺乏选择的理由,上帝就什么也不会做;后者则认为上帝的自由意志本身就是充足的理由。 当然,科学的真正精神在于:不探讨物质和非物质实体的本性,而仅仅把它们视为预设而对其进行数学概念和关系的处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