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僭政》中文版曾在2006年出版,此次全部重新翻译,并依照英文新版(芝加哥大学2013年版)做了增补。
《论僭政》包含施特劳斯对色诺芬《希耶罗》做的义疏《希耶罗与僭主》以及施特劳斯在法国的老友科耶夫的评论《僭政与智慧》,还有两人的部分通信。由于触发了与科耶夫的争论,《论僭政》也极其有助于理解施特劳斯的古典立场何以与现代立场对立,揭示了古今政治科学的根本差异,振聋发聩。
因此《论僭政》不再只是施特劳斯对一部古典作品的解读,还展现了施特劳斯与科耶夫之间深刻的思想争论,也记录了两人由年轻到年老的友谊。凡此种种,使得《论僭政》当之无愧地成为二十世纪的经典。
人们本质上的暂时性和有限性→只能在各种存在的可能性中进行选择→在对智慧的追求和其他活动例如政治活动之间进行选择 +哲人的定义→哲人将把“他所有的时间”都贡献于对智慧的探求→“伊壁鸠鲁派”哲人的态度——哲人生活在“世界之外”→一个僭主可能打扰这个哲人,但是这样...
评分【古代經典認為,由於人性的軟弱或者依賴性,普遍的幸福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們不曾夢想歷史的一個完成,他們用他們的心靈之眼看到這樣一個幸福的社會,一個人性在其中有最高可能的社會,但由於他們也看到人的力量是多麼的有限,他們認為這一最好政體的實現要依靠運氣。而現代人...
评分这本书是关于色诺芬的《希耶罗》的解经论述,关于暴君统治的合法性与持续性的政治哲学辨说,也关于人的爱欲如何实现的心灵哲学发挥。但这都不是我想评说的,我看到更有意思的是施特劳斯和科耶夫通信中关于柏拉图和黑格尔的争论,给我们提供了关于人与信仰的更深的思考。 主要...
评分色诺芬写《西耶罗》,施特劳斯为此做了义疏,这引发了科耶夫与他的争论。一般认为,这些争论是现代性与所谓施派“古典学”的典型争论。就古今之争而言,施氏的义疏堪称对现代性的一剑封喉。当然,现在这些亦属路人皆知的事情了。我比较感兴趣的,是科耶夫对施特劳斯的反驳集中...
评分这本书是关于色诺芬的《希耶罗》的解经论述,关于暴君统治的合法性与持续性的政治哲学辨说,也关于人的爱欲如何实现的心灵哲学发挥。但这都不是我想评说的,我看到更有意思的是施特劳斯和科耶夫通信中关于柏拉图和黑格尔的争论,给我们提供了关于人与信仰的更深的思考。 主要...
施特劳斯的回应真有意思,明明是回应沃格林和科耶夫两个人,但对沃格林仿佛无话可说,却愿意和科耶夫促膝长谈,结尾的地方还不忘倾诉衷肠。明明从表面上看,施特劳斯跟沃格林应该更有共同语言才对,果然哲人只能和哲人成为真正的朋友?
评分之前看的老版本,再看一遍新版本。
评分特殊时候重读《论僭政》,尤其其后面附文与科耶夫争论结尾处说法,发人深省。
评分话太多,写成书评了
评分这本书是施氏著作中我用功最勤的一本,但最后想写出一篇论文反而写不出了,没关系,我是否已经理解了这才是最重要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