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与物

词与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法] 米歇尔·福柯
出品人:
页数:403
译者:莫伟民
出版时间:2016-7-1
价格:66.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2656520
丛书系列: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
图书标签:
  • 福柯
  • 哲学
  • 米歇尔·福柯
  • 思想史
  • 文化研究
  • 法国
  • 西方哲学
  • 文化
  • 哲学
  • 人类学
  • 知识考古学
  • 语言学
  • 认识论
  • 现代性
  • 文本分析
  • 思想史
  • 批判理论
  • 文化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966年发表的《词与物——人文知识的考古学》(Les Mots et les Choses. Une archéologie des sciences humaines,英译《事物与秩序》The Order of Things),更是被认为是结构主义时代取代存在主义时代的重要标志。它主要的论点在于:认为每个历史阶段都有一套异于前期的知识形构规则,而现代知识型的特征则是以 “人”作为研究的中心。这本书的问世使福柯成为一位知名的法国知识分子,但也因为“人之死”的结论而饱受批评。让·保罗·萨特就曾基于此点批判此书为小资产阶级的最后壁垒。

福柯在本书中运用历史话语分析(又称“知识考古学”)的手法对自文艺复兴以来直至20世纪的整个西方“人文科学”(Humanwissenschaften)的知识构成以及文化和知识史都作了细致入微的、富有创见和深度的梳理和剖析。他指出这里的人文科学指的是将“人”作为研究对象,将“人”设计并定义成某种认知构造物的科学,围绕这个对象而生产的人文科学,可被认可为真理话语。针对此“真理话语”,福柯试图从根本上驱除笼罩在当代知识形式的决定性条件之上的人类学主体主义的迷雾,批判了自笛卡尔、尤其自康德以来200多年西方哲学传统的先验意识哲学和主体主义。在《语与物》的最后一页,福柯写道:“人将被抹去,如同大海边沙地上的一张脸。”

作者简介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年10月15日-1984年6月25日),法国哲学家、社会思想家和“思想系统的历史学家”。早期属于结构主义阵营,70年代之后成为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想的代表。

早期福柯的思想方法为“历史话语分析”(即“知识考古学”),考察贯穿在不同文本中的话语构成,研究它们如何建构了文本,如何使文本具有了意义,并在文化语境中承担功能。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为《古典时代疯狂史》(1961)、《词与物》(1966)、《知识考古学》(1969);后期福柯的思想方法转向“权力谱系学”,谱系学除了继续反对主体反对历史之外,还加入了福柯重要的微观权力/身体的概念,反对绝对性、稳定性的历史,信奉可变性、相对性、偶然性与断裂性。将历史的目光更多的投向身体,投向下面,投向神经系统,投向野蛮、纷乱、衰落和底层。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为《规训与惩罚》(1975)、《性经验史》(三卷,1976、1984、1984)。晚年的福柯致力于一种“生存美学”的建构,这种学说试图综合福柯以往处理过的各种主题,借助古希腊式的知识型反对基督教-现代的知识型所构造出的现代社会治理术和无孔不入的权力对人的宰治。这部分的思想集中体现在福柯晚年的法兰西学院讲课稿之中。

目录信息

前言
第一编
第一章 宫中侍女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二章 世界的散文
第一节 四种相似性
第二节 记号
第三节 世界的界线
第四节 物的书写
第五节 语言的存在
第三章 表象
第一节 堂吉诃德
第二节 秩序
第三节 符号的表象
第四节 被复制的表象
第五节 相似性的想象
第六节 “普遍数学”与“分类学”
第四章 言语
第一节 批评与评论
第二节 普通语法
第三节 动词理论
第四节 讲说(链接)
第五节 指明
第六节 衍生
第七节 语言四边形
第五章 分类
第一节 史学家说了些什么
第二节 自然史
第三节 结构
第四节 特性
第五节 连续与灾难
第六节 怪兽与化石
第七节 自然的话语
第六章 交换
第一节 财富分析
第二节 货币和价格
第三节 重商主义
第四节 质押与价格
第五节 价值的形成
第六节 效用
第七节 一般图表
第八节 欲望与表象
第二编
第七章 表象的界限
第一节 历史时代
第二节 劳动的度量
第三节 存在物的构造
第四节 词的词形变化
第五节 观念学与批判
第六节 客观综合
第八章 劳动、生命和语言
第一节 新的经验性
第二节 李嘉图
第三节 居维埃
第四节 博普
第五节 成为对象的语言
第九章 人及其复本
第一节 语言的返回
第二节 国王的位置
第三节 有限性分析
第四节 经验与先验
第五节 我思与非思
第六节 起源的退却和返回
第七节 话语和人的存在
第八节 人类学沉睡
第十章 人文科学
第一节 知识三面体
第二节 人文科学的形式
第三节 三个模式
第四节 历史
第五节 精神分析、人种学
第六节
附录一 人名对照表
附录二 术语对照表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这是一部高深莫测的哲学书。使我发生兴趣的是开篇部分,福柯以维拉斯凯兹的一幅《宫娥》图作为书的开头,他用独特的视角对画面人物、色彩、线条、空间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引出他的哲学观点。这本书就像是福柯从某颗星星上放下了一家软梯,引导你爬上去,站到一个很高的位置来看...  

评分

首先需要被声明的是,福柯所言的“人之死”里的“人”绝非生物意义上的human,而是人文学科概念上作为知识主体和认识对象的person。福柯在《词与物》这本书的最后两章(第九章与第十章),详细阐释了作为知识对象的“人”的诞生和死亡。 福柯在《词与物》第九章的第一节〈语言...  

评分

这是一部高深莫测的哲学书。使我发生兴趣的是开篇部分,福柯以维拉斯凯兹的一幅《宫娥》图作为书的开头,他用独特的视角对画面人物、色彩、线条、空间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引出他的哲学观点。这本书就像是福柯从某颗星星上放下了一家软梯,引导你爬上去,站到一个很高的位置来看...  

评分

福柯的书一直是我仰视的金字塔。但很不幸,我总是没有耐性读下去。   那么多本书,每一本书的书名都是那么诱人,(尤其是《性史》,看看,多好的题目,它总是让我在读其它书时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而实际上,书中层出不穷的新名词或是怪想法让我疲于应付。认输,阅读中...  

用户评价

评分

20190314重读。译者序误导力55巴仙

评分

越来越不喜欢这样的分析范式

评分

没有真相,只有阐释,表象之下是没有本质的。语言只有表象这个处所,没有其他处所,只在表象中有其价值,没有其他价值,只在语言所能布置的洞穴中有其价值。

评分

翻译令人失望,虽然是修订译本,虽然莫老师挺有名。

评分

谁读懂了?来和我说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