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譯林齣版社
作者:[美] 漢娜·阿倫特
出品人:
頁數:420
译者:安尼
出版時間:2017-1
價格:59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44764940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漢娜·阿倫特
  • 曆史
  • 二戰
  • 社會學
  • 政治哲學
  • 極權主義、威權主義政權
  • 政治學
  • 德國
  •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 二戰
  • 耶路撒冷
  • 審判
  • 人性
  • 責任
  • 曆史
  • 極權主義
  • 道德
  • 記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漢娜•阿倫特極具爭議性的著作,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猶太政策進行全麵總結,提齣著名的“平庸的惡”概念,引發西方思想界長達五十年的爭論

●詳細記錄納粹戰犯庭審全過程,還原曆史現場,探討戰後審判的閤法性

●無刪節簡體中文全譯本首次齣版

●特彆收錄阿倫特德文版自序與德國史學巨擘漢斯·濛森導讀

1961年,耶路撒冷地方法院對納粹戰犯、“猶太問題最終解決方案”重要執行者阿道夫•艾希曼開展瞭一場曠日持久的審判。漢娜•阿倫特就這場審判為《紐約客》寫瞭五篇報告,後集結成書。《艾希曼在耶路撒冷》詳細記錄瞭這次引發全球關注的審判的全過程,並結閤對大量曆史資料的分析,提齣瞭“平庸的惡”的概念。惡的化身未必是狂暴的惡魔,也有可能是平凡、敬業、忠誠的小公務員。艾希曼由於沒有思想、盲目服從而犯下的罪並不能以“聽命行事”或“國傢行為”的藉口得到赦免。

著者簡介

漢娜•阿倫特(1906—1975) 美籍德國猶太哲學傢,曾師從於海德格爾和雅斯貝爾斯,在海德堡大學獲得博士學位。自1954年開始,阿倫特先後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布魯剋林學院開辦講座;她還擔任過芝加哥大學教授、社會研究新學院教授。阿倫特以《極權主義的起源》(1951)、《過去與未來之間》(1961)和《論革命》(1963)等為代錶的一係列著作及其天纔的洞見和雋永的智慧,為當代政治哲學做齣瞭卓越的貢獻,成為二十世紀政治思想史上令人矚目的人物。

圖書目錄

緻讀者
德文版前言
一 正義之殿
二 被告
三 一位猶太問題專傢
四 猶太問題解決方案第一階段:驅逐
五 猶太問題解決方案第二階段:集中營
六 猶太問題的最終解決:屠殺
七 萬湖會議或彼拉多
八 守法公民的責任
九 第三帝國的遣送:德國、奧地利以及保護國
十 西歐國傢的遣送:法國、比利時、荷蘭、丹麥、意大利
十一 巴爾乾地區的遣送:南斯拉夫、保加利亞、希臘、羅馬尼亞
十二 中歐國傢的遣送:匈牙利、斯洛伐剋
十三 東部屠殺中心
十四 證據與證人
十五 判決、上訴、執行
結語
附言
參考文獻
索引
附錄 漢娜·阿倫特與艾希曼審判(漢斯·濛森)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一个尽忠职守的官僚,在纳粹德国负责处理犹太人问题,以他在行政管理方面的才干,把几百万德国占领区内犹太人驱除出境,后来又把几百万犹太人送进集中营,送进了毒气室。战后纽伦堡审判战犯,他作为一个行政官僚并未受到起诉。他隐姓埋名到...  

評分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份纳粹的庭审报告,哲学家汉娜阿伦特最负盛名的作品,此书抛出了那个著名的观点:平庸的恶。艾希曼,党卫军保安总局四局盖世太保B处犹太人科长(IV-B-4),以色列指控他对屠杀600万犹太人负有最直接责任。艾希曼1945年从德国越狱,通过党卫军地下组织伪...  

評分

評分

我们何时有义务遵守法律,何时没有? Eichmann无疑是个奉公守法的公民,尽忠职守的军官。他对待亲朋好友的态度 “not only normal but most desirable”;在他的自述中,唯一让自己感到良心不安的事情是未能完成上级交代的本职工作(" he would have had a bad conscience only...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輿論想要一份“替罪羔羊”的庭審秀,但阿倫特給齣的是一份思想性超前的報告:她勇敢的跳齣瞭審判本身,洞見人性,在政治哲學體係下剖析極權(官僚)機製下的“齒輪”。極權體製淡化人性,讓人成為罪惡機器下的小齒輪。而正是不思考,讓平庸如艾希曼之類的人成為那個時代罪大惡極的人之一。思考的缺席,良知的偏離鑄成瞭一種新型的罪惡,而法律的邏輯似乎在這種新型罪惡上已然失效。阿倫特瞭冒天下輿論之大不韙,但確道齣瞭最尖銳的問題所在,至今讓人無法停止反思。“政治不是兒戲。論及政治問題,服從就等於支持。”那麼當下的我們毫無疑問也是在平庸之惡的範疇中持續麻木。

评分

阿倫特不喜歡為自己的學術身份歸類,卻無法改變後人給她的諸多身份標簽,在中國首先就是政治哲學傢這個標簽。這本書終究是一部充滿現實關切的報告,從題材上說可算紀實文學(類似的作品如斯塔爾夫人的法國大革命)。如果按照傳統的政治學論著或論文式寫作規範去按圖索驥,你一定會失望。

评分

「平庸的惡」已成為被過度闡釋&消費的標簽,對照原文banality of Evil,此廣泛傳播的概念值得商榷;正文中亦並未長幅圍繞展開,相比正文犀利偏激的陳述,結閤導言和附錄更發人深省。阿倫特筆下的艾希曼並不具有大眾賦予的妖魔化特徵,其「平庸性」基於:1、作為極權機器上去人格化的齒輪,為完成官僚體係下達的命令而盡職;2、其人格、道德、思考力諸方麵均十分平庸,努力獲擢升可能是最大動力。藉由此話題性深廣的事件,探討“耶路撒冷法庭在何種範圍之內滿足伸張正義的要求”更有看點——戰爭罪和反人類罪如何區分,種族驅逐/滅絕怎樣界定,司法製度處理國傢機器組織的行政性屠殺的無力感(人為製定的法律本身就包含暴力因素),“勝利國”法庭是否有權審判,猶太復國主義者/歐洲其他國傢的參與度;一本寓意/語義太過豐富的書。

评分

隔瞭六七年再讀,還是覺得很震撼。其中“平庸的惡”這個概念,特彆讓我想到wg,想到anti-rightist。讓普通人變魔鬼的是極權政體,讓宣傳的教條取代瞭最基本的人性。另外,這個中文版相當不錯。

评分

艾希曼不是什麼大惡人,也沒有當大惡人的野心和潛質。可是這正是可怕之處,可怕在如你如我如艾希曼這樣的平庸之人去作惡還不自知不思考。所以說,平庸的惡不是艾希曼一人的,它可能深藏於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ps翻譯還是稍有問題,但確實從書裏瞭解瞭,納粹中下層軍官視角下的當年最終解決方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