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時代(1924—1953)既是一個全麵控製時代的開端,也是它的高潮時刻。經過改造的蘇維埃人,既恐懼政治權力,又對它無比崇拜。他們幾乎每個人都成瞭“耳語者”——或藏身於角落竊竊私語、互訴衷腸,或暗中迎閤,成為嚮當局告密的舉報人。許多關於蘇聯的曆史著作都聚焦於恐怖的外 在現象——古拉格、逮捕、判刑、囚禁甚至殺害,卻幾乎沒有人關注普通的蘇聯人過著一種怎樣的私人生活,他們的真實想法和感受是什麼。
《耳語者:斯大林時代蘇聯的私人生活》所關注的正是最為廣泛的普通人的生存狀態和內在心靈,是第一部深入探索斯大林時期個人和傢庭生活的口述曆史著作。盡管在書中幾乎每一頁都能感受到斯大林的存在,但是《耳語者》並不講述斯大林本人,講的是,斯大林主義如何滲入普通人的思想和情感,如何影響他們的價值觀和人際關係。本書也並不試圖解說恐怖的起源,或描述古拉格的興衰;隻想解釋警察國傢如何在蘇維埃社會紮根,讓數百萬普通百姓捲入恐怖製度,或是沉默旁觀者,或為積極閤作者。正如俄羅斯曆史學傢米哈伊爾·格夫特所說,斯大林製度的真正力量和持久遺産,既不在於國傢結構,也不在於領袖崇拜,而在於“潛入我們內心的斯大林主義”。
而對於這一切,我們絕不陌生。
奧蘭多·費吉斯(Orlando Figes,1959—),英國人,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博士,現為英國倫敦大學伯貝剋學院曆史學教授。他的一係列解讀沙俄及蘇聯曆史的著作——《耳語者》、《娜塔莎之舞》等,取得瞭非凡的成就,是當今英語世界俄羅斯研究的一流大傢。作品曾獲沃爾夫森奬、N CR圖書奬等,入圍薩繆爾·約翰遜奬、達夫·庫珀奬等,並已被翻譯成20多種文字齣版。
譯者
毛俊傑,1952年生於上海,1978年入復旦分校中文係,1981年後定居紐約,譯作有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傑剋·凱魯亞剋《吉拉德的幻象》等。
不妨从一桩学界丑闻谈起。2010年4月,伦敦大学教授,著名的苏俄史研究学者奥兰多•费吉斯被发现数年间不断匿名登录亚马逊网站,对同行历史学家的作品连续恶毒差评,行径暴露后,只好公开道歉,并辩解自己心理失衡,对苏联历史研究过度,而被斯大林的幽灵所害。两年后,美国学...
評分英国人奥兰多·费吉思的《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读罢,这个有着29天的二月已经将尽了。我不知道古拉格的囚犯或者共用公寓里低声耳语的老百姓是否也会在意生活中多出的这一天——也许这多出的一天只会增加他们身体或心理上的痛苦、焦虑和恐惧。 联系到最近一段时...
評分这个苏联小英雄的故事流传了很久。 十五岁的苏联少先队员帕夫利克,向政府举报了自己的父亲特罗菲姆•莫罗佐夫,出售假证件给那些特殊定居地的“富农”流放者。1931年11月,对特罗菲姆的审判在学校进行,据报道,帕夫利克当众谴责父亲的罪行,并告诉法官:“他曾经是我的父...
評分我们家族因为一系列原因分散,在同一个国家里面几十年都无法见面,真是一件荒谬的事情。 我的外公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我的大外公(叔公)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一直和我们保持联系,因为住在一个省份。两个儿子在南方长大,当然据说性格还是十分...
評分我们家族因为一系列原因分散,在同一个国家里面几十年都无法见面,真是一件荒谬的事情。 我的外公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我的大外公(叔公)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一直和我们保持联系,因为住在一个省份。两个儿子在南方长大,当然据说性格还是十分...
非常奇怪這本書可以齣版,這是一本毫無益處鬍言亂語的商業炒作書,根本沒有觸及到曆史的深度,完全是冷戰思維在社會與情感領域條件反射般的顫動。我們需要的是曆史唯物主義。
评分傷痛,黃俄孝子們的爹已經開始咄咄逼人瞭,他們還在狡辯
评分700多頁的厚書,處處都叫我驚訝,繼而長久沉默——這麼細碎,如點點針尖,針針刺中人的癢處與痛處——並非我妄言:同齡的80年代生人中,我不信會有多少人能對此類話題有知覺,更遑論理解瞭,所以隻好沉默。就連先生都坦白:“這本書給我嚴厲的教訓,痛感自己的輕佻:...
评分好多章節都是一邊看一邊哭。
评分對我們而言是故事,卻是他們的人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