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本为明朝思想家袁黄的训子书,该书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四篇文章各自独立成文,而义理又一以贯之,讲述“趋吉避凶”的方法;强调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积善累德、谦恭卑下、感格上天,就能够求福得福,善报无尽。该书糅合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学说,运用因果报应、福善祸淫之理,阐明忠孝仁义、诸善奉行以及立身处世之学。通过对此书的阅读,我们可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感性的认识,从而一窥儒、佛、道三家之学的梗概;同时也对我们个人品格的修养大有助益。
袁黄(1533-1606),初名表,后改名黄,字庆远,又字坤仪、仪甫,初号学海,后改了凡,后人常以其号了凡称之。袁了凡是明朝重要思想家,是迄今所知中国第一位具名的善书作者。哲学博士、《中国佛教艺术》编辑部主任、中国雕塑院青年创作中心雕塑家、理论家。一直从事佛教书法、绘画、造像以及寺庙文化研究,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散文、报导四十余篇。译著有《四十二章经》、《坛经》、《心经 金刚经 坛经》(合著),注评有《了凡四训》(合著),参编有《影响中国文化十大经典》、大型佛学学术丛书《中国佛教通史》之佛教书法部分(合著),另有《圆融之境——澳门雕塑》(合著)等。曾荣获南京大学“国家优秀奖” 、“华藏奖”、“赵安中奖”、南京大学美术学院“弘一奖”。北京师范大学古典文献专业博士毕业,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文献研究,有多篇论文发表,并出版了相关的研究著作
《了凡四训》的主题是命由天定还是命由人定的问题,书中对此问题的解释框架是融合了佛教的因果论、儒家的修身观、励志成功学和民间迷信的大杂烩。书中结论命由人定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这样杂糅的解释框架则远远不能让人信服。 了凡四训包括“立命之学”、“改过之法”、...
评分两年前,一个脾气很暴躁的女子,在因缘聚合下结缘了这本书,抱着很忐忑的心态,当时的自己,不喜欢自己的性格,对未来的人生迷茫,觉得灰暗。 书中讲袁了凡先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既定的命运,仿佛这本书是一个钥匙,开启了光明之门。这本书看了三遍,之后看了《...
评分这本书,算来读了十余年。 年少时读,恶其以鬼神报应之说劝人向善,不以为然。 数年之后,再读,取其善意,依然无畏惧心。 如今读来,战战兢兢。书中所言之过,如镜中己非,暗室欺心不以为然者不胜数,如此何以育人? 修身养性行善积德,方不虚此一世的行走。
评分儒释道三家杂糅而成,以了凡人生际遇为线索,引出对向善、淡泊、静心的劝诫。符合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多数观点是落魄文人在坎坷挫折时能够获得的慰藉。但有两点值得商榷。 一是劝善一节中,了凡先生讲了十多个故事,各色人等凭借行善积德达成愿望。行善手段各不相同:赈灾、...
评分通读两遍,无非讲了两个字---“治心”,无非讲了一句话--- “性情即命运”。 佛教认为,人心并非一体,心像一头大象,而人的一生则像以为赶像人,一生都应学习如何驯服内心这头大象,把它赶往通透从容,而非烦恼的沼泽。 那么驯象只法究竟谓何?两个字:“关照”。时时关照自...
“今之求登科第者,初未尝有真志,不过一时意兴耳。兴到则求,兴阑则止。”有点像考研哦。 关于冲破命运和立志有启发。
评分小可爱推荐的书
评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六祖曰: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评分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以福报诱人行善,不能无弊。
评分诸恶莫作,诸善奉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