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之际儒学转型研究

唐宋之际儒学转型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徐洪兴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
出版时间:2018-10
价格:85.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151833
丛书系列:复旦中国哲学书系
图书标签:
  • 思想史
  • 儒学
  • 经学史
  • 学术变迁
  • 已入库
  • 中日学术
  • 中哲5·宋明
  • 唐宋
  • 宋明理学
  • 儒学史
  • 学术史
  • 思想史
  • 转型研究
  • 程朱理学
  • 陆王心学
  • 道学
  • 中国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以哲学思想为研究进路,较全面地探讨了唐宋之际儒学转型这一历史过程。书中具体分析论述了唐宋之际儒学转型的思潮命名、任务主题、发展阶段、思想代表、理论建构、演变走向等重要问题。

本书提出唐宋儒学转型是中国古代中期社会大转型在思想层面的反映,它既是中国先秦至汉唐本土思想文化的延续,也是对外来思想文化选择、淘汰、吸收、整合的结果。整个社会思潮的主题是“明体用之学”,因此在其源头时的气象宏阔,在哲学思辨、文化价值和经世致用多个层面上展开。这一思想转型的*学术成就是为发源于先秦的儒家思想提供了宇宙论、本体论的论证,推进了中国本土哲学的发展,标志着中国哲学在本体论向度思维的成熟。其重大的思想史意义在于回应了外来思想文化的挑战,从哲学上肯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想,它既是传统儒学转型的成功,证明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具有吸收、整合外来文化为我所用的能力,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典型的文化交流及文明对话双赢的例证。

作者简介

徐洪兴,上海市人,1954年生。历史学学士,思想史硕士,中国哲学博士。曾任复旦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主任、哲学系副主任,美国Fulbright学者、哈佛大学访问教授,台湾辅仁大学客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朱子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孔子学会阳明学会副会长,上海哲学学会中国哲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儒学研究会副会长,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儒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等职。

徐洪兴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哲学史、中国经学史、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等。曾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十余部。

目录信息

【目录】
引论:唐宋之际儒学转型的若干问题1
第一节关于唐宋之际儒学转型思潮的命名之检讨3
第二节关于道学思潮的发展阶段和流派18
第三节关于道学思潮的任务和主题27
第一章道学思潮产生的背景40
第一节魏晋南北朝至隋唐间儒学的中衰41
第二节佛道二教思想57
第三节思想的整合69
第二章唐宋之际的文化变迁86
第一节经学变古86
第二节孟子升格106
第三节排斥佛道和古文运动143
附论:中晚唐的士大夫与净土宗——以柳宗元、
白居易为例161
第三章道学思潮的初兴196
第一节“庆历新政”与学术变动196
第二节道学初兴209
第三节道学思潮的先驱人物218
第四节道学思潮初兴之际的特点与致思取向238
第四章道学思潮的高涨252
第一节周敦颐的“濂学”254
第二节邵雍的“象数学”266
第三节王安石的“新学”277
第四节张载的“关学”288
第五节程颢、程颐的“洛学”302
附论:二程异同329
第六节道学思潮高涨时期的基本特征340
第五章儒学转型的完成367
第一节宋室南渡前后的道学思潮368
第二节朱熹的“闽学”383
第三节陆九渊的“江西学”402
简短的结语425
基本文献及主要参考书目428
后记439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除了部分内容有重复之外,写得还是不错的,明了地勾勒出唐宋之际的儒学演变过程

评分

除了部分内容有重复之外,写得还是不错的,明了地勾勒出唐宋之际的儒学演变过程

评分

除了部分内容有重复之外,写得还是不错的,明了地勾勒出唐宋之际的儒学演变过程

评分

除了部分内容有重复之外,写得还是不错的,明了地勾勒出唐宋之际的儒学演变过程

评分

除了部分内容有重复之外,写得还是不错的,明了地勾勒出唐宋之际的儒学演变过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