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是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这种对文学作品的新视角背离,甚至颠覆了当时主流的古典主义对美学和诗学的理解。浪漫主义文学理论认为体裁具有无限可变性,并坚决维护天才(genius)和创意想象力在文学中的地位。贝勒尔教授用平实易懂的语言为读者深入介绍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的早期发展及代表人物和作品的特点。
恩斯特`贝勒尔 1928年生于德国埃森,1951年在德国慕尼黑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65年于美国华盛顿大学出任哲学教授。1976年,贝勒尔教授创立华盛顿大学比较文学系,并担任首任主任,任职逾二十年之久。他在德国浪漫主义和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研究方面著述颇丰,亦有涉猎反讽理论和尼采研究等领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对比一下国内德国浪漫派研究……
评分本是看在《尼采,海德格尔,德里达》那小书的份上来看这本的,然而粗读两章就感觉哲学性不强= = 有心情再看完吧··· 目前国内已翻译的浪漫主义哲学最好的书还是弗兰克那两本···
评分先验唯心论和法国大革命下的耶拿浪漫派,希腊专治下的德国思想, 统一哲学和诗歌,塑造人化的诗性统一,责难重复模仿和具象化,从威廉麦斯特到Heinrich von Ofterdingen,乌托邦的承诺不见了,对未来的绝对冀望也不复存在了
评分跟文学理论没半点关系,跟诗也没关系,德国浪漫派的诗是广义的散文。最想了解的抒情诗部分竟然只出现了两段。最重要的章节是想象力理论、反讽和断片、先验诗、新神话学以及诺瓦利斯与费希特和谢林的互动。算是入门书,关于以上几个主题都没有很深的探讨,反而是将笔墨花费到了叙述思想发展的背景和历程上。
评分对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思想的优秀导读。从这里可以看出浪漫主义理论的奠基者多多少少有些偏执,尽管对于纯粹性的捍卫也为他们带来了敏锐的历史意识和具有透明性的个人写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