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文主義”的概念史(1901-1932)

中國“人文主義”的概念史(1901-1932)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復旦大學齣版社
作者:章可
出品人:
頁數:288
译者:
出版時間:2015-10
價格:45.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9119268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思想史
  • 概念史
  • 人文主義
  • 近代史
  • 中國近代史
  • 章可
  • 曆史
  • 曆史學
  • 中國人文主義
  • 概念史
  • 1901-1932
  • 思想史
  • 現代中國
  • 文化轉型
  • 哲學史
  • 知識分子
  • 現代性
  • 啓濛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中國"人文主義"的概念史(1901-1932)》采取概念史的研究方法,探討“人文主義”這個概念在近現代中國逐步生成的曆史。《中國"人文主義"的概念史(1901-1932)》並不是從學界已有的“人文主義”定義齣發,追溯這個觀念的發生和演變,而是以概念的詞匯形式為主要關注點,力圖迴到近代中國的原初曆史語境,探索晚清以來對“humanism”這一西方概念的翻譯過程和多重理解。

《中國"人文主義"的概念史(1901-1932)》將“人文主義”的涵義分為“史學概念”和“哲學概念”兩種,前者意指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文化運動,而後者則錶示與“人”有關的普遍的思想觀念。作為史學概念的“人文主義/humanism”與中國西方史學中對“文藝復興”的敘述密切相關,它本身生産的曆史能體現漢語西史敘述的建構性。而作為哲學概念的“humanism”最初被譯為“人道主義”。到瞭民國初年,“人道主義”的涵義逐漸轉嚮“humanitarianism”。後來的學者創製齣新的“人文主義”概念,正是基於對“人道主義”的批判,而這一新概念也很快與學者對中國傳統的再詮釋結閤起來。

著者簡介

章可,浙江杭州人,本科畢業於復旦大學文科基地班,2009年於復旦大學曆史學係獲博士學位,曾於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現為復旦大學中華文明國際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近現代思想史、中西文化交流史和史學理論等。

圖書目錄

導論
一、研究界說:觀念史與概念史
二、學術史迴顧和譯名問題
三、德語“Humanismus”概念溯源
四、英語“humanism”概念略說
上編作為史學概念的“人文主義”
第一章20世紀前漢語文獻裏的“文藝復興人文主義”
第一節明末清初“文藝復興文化”的傳人
第二節19世紀的西方文藝復興書寫
第二章清末西方史學裏的“人文主義”譯詞
第一節《歐羅巴通史》中的“人道派”
第二節西史譯著中的“人文主義”
第三節其他書籍中的“人文主義”
第三章清末“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的知識生産
第一節復古與開新:“古學復興”的兩麵
第二節中世紀還是近代:“文藝復興”的時代定位
第三節從譯詞到內容:西方曆史知識如何構成
第四章民國初年的“文藝復興人文主義”錶述
第一節圍繞譯名的爭論
第二節史學經典敘述的確立
下編作為哲學概念的“人文主義”
第五章晚清有關“人”的思想
第一節人類平等觀念
第二節“仁”的詮釋與儒學人道思想
第六章譯詞之爭:“人道主義”與“人文主義”
第一節《新爾雅》:“人道主義”的齣現
第二節清末民初辭典裏的“人文主義”和“人道主義”
第七章利己與利他:周作人與“人道主義”
第一節《人的文學》中的兩種主義
第二節“人道主義”與俄國文學
第三節“人道主義”與武者小路
第八章普世與國傢:五四時期的“人道主義”
第一節普世主義和博愛精神
第二節“人道主義”與中國現實
第三節從“人道主義”到“人文主義”
第九章“學衡派”與“中國人文主義”概念
第一節梅光迪的精英主義個人觀
第二節人文主義與“內在製約”
第三節中庸:儒學人文主義的原則
第四節道德人文主義的産生
第五節尋找中國的人文思想
餘論“中國人文主義”的發明
參考文獻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對“文藝復興”“人文主義”兩個概念的流變有細緻的考察和分析。概念史方法也很吸引人。

评分

作為章老師的鐵粉,力薦!

评分

作者的綜述與方法論部分寫的極佳,辨析精微。然而具體操作還有問題。本書分為上下兩部分。作者稱為史學的人文主義與哲學的人文主義。具體而言,前者是指與文藝復興聯係在一起的人文主義,後者則為作為思想的人文主義。然而,上篇有概念史沒人文主義,下篇有人文主義沒概念史。就上篇而言,作者幾乎集中於對文藝復興概念的討論,對人文主義著墨頗少。對文藝復興概念在中國的演變分析極佳,尤其是從古學復興到文藝復興那段。然而,在這裏麵有一個極為關鍵的問題,就是文藝復興與人文主義實際上是兩個均有多種翻譯的概念,前者如古學復興、文藝復興等,後者如人道派、人道主義、人本主義、人文主義,為什麼最後偏偏是“文藝復興”與“人文主義”結閤在一起,作者沒有很好的說明。下半部分集中於人道主義,多是思想史老生常談。學衡部分有新意,但不是概念史

评分

以前讀過作者文章,買瞭書。看瞭導言寫的很清楚。這本書用的資料非常豐富

评分

值得關注的探索,論述有閃光處,算比較完整的博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