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典藏版)》荣获1997年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东亚历史学奖、荣获1997年新英格兰历史学会图书奖。书中以义和团为例向人们解说了认识历史的三条不同途径,即历史的三调:事件、经历和神话。本书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讲述义和团的历史,而在于探讨与历史撰述有关的一系列问题,“义和团只是这项工作的‘配角’。”因此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历史的方法。
柯文(Paul A.Cohen),又名柯宝安、孔宝荣,男,美国人,1934年6月出生于美国纽约。美国卫斯理学院亚洲研究中心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1953年入芝加哥大学接受本科教育,1955年毕业后进入哈佛大学,师从费正清(john k. Fairbanks) 教授和史华兹 (Benjamin I. Schwartz) 教授开始致力于中国思想史和中西关系史研究,先后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62年至1965年,先后在密歇根大学和安默斯特学院任教。1965年到麻州卫斯利学院任亚洲研究和历史学教授,兼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曾任卫斯利女子学院历史系主任,并将其主要精力都放到了教学之中。
我一直回答不了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是相信当事人的口述实录,是从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去寻找最朴初的资料,还是去甄别一些学者和专家的历史良心?? 纪实与虚构是王安忆的一部小说的名字,我喜欢这本书,它为往来过去和现在之间提供了有趣的解读方式。对于历...
评分柯文所撰寫的這本《歷史三調》主要選擇了義和團這樣一個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在歷史學界還是在其他人文科學界乃至宗教界產生極大影響的歷史事件。作者毫無疑問從各個角度還原和分析了這一事件,但是其筆法又不止於此。其書的三個部分其實完全可以獨立來看待,歷史、經歷和神話...
评分义和团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也是近代的一个分水岭,但对义和团的了解却知之甚少,在平时看到的历史书和节目中,抨击落后愚昧的封建主义制度,人们总用到义和团阴魂不散的字眼。第一次看的是江苏凤凰出版社,原来的版本被阉割了不少,新版本丰富了不少神话部分的内容...
评分 评分修行20th,豆瓣删我评论,那我闭嘴好了
评分从本质上来说这根本不是一部关于义和团这一具体事件的历史著作,而是深刻阐释了“历史”为何物、历史学家该如何讲述历史的作品。所以结论根本不重要,也不要在意它讲故事般流畅、生动、旁征博引的叙述,“经历”部分里资料汇编般的阐释也无损它的价值:它提出的关于“历史真实性”的拷问才是最重要的。
评分不仅仅是分析了义和团,还分析了历史学家的工作应该是怎样的,既有术又有道。此书在当下阅读也颇有借鉴意义。(柯文教授上个月来我们学校做讲演,我的这本书上有他的签名)
评分出身于现代冲击—传统回应派,毕业后亲历反帝后殖民自我批判潮流,再见证同辈名家转向中国中心视角,历尽贵圈真乱的柯文豁然开朗:历史学者在写作中总要面对什么是历史、何种历史、谁的历史。中国历史如同世界所有历史一样存在着三调:可以是一系列前后逻辑连贯的事件,可以是不同立场、群体和派别亲历者个人情感与经历凝聚的碎片,更可以是后世研究者/编辑者为回应时代问题满足大众情绪而形塑的神话。历史首先是人所观察、经历和塑造的历史,不仅借用大量人类学著作表明世界各群体所存在的事后观察、经历中情感挣扎和宏观微观相互渗透、神话制作中巧妙裁剪符合时代诉求,更仔细棉花和思考观察者是否可以完全置身于局外、场景中个人道德情感良知价值与事件的交互,和制作神话与打破神话的紧张。在过去与现在间奔走协调沟通,柯文找到了心安之所。
评分研究个历史就像是审案一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