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内容简介:鸦片战争是中英两国所该共同面对的话题,而英国新锐汉学家蓝诗玲女士的这本新著正是站在一个更加广阔的视域来对此加以考察,旨在让我们跨出地域的限制,认真反思这场世界冲突的种种罪恶和矛盾。蓝诗玲充分吸收了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比如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又能在中英文原始史料中找寻更多动人的历史细节。得力于她深厚的文学造诣 ,像林则徐、琦善、义律这样的历史人物经她描写,仿佛便可浮现于眼前。除了战争过程中的细节叙述之外,蓝诗玲还往后记述了中英两国人民对此战争的复杂的历史记忆,尤其在中国近代国族构建中扮演的角色。
蓝诗玲(Julia Lovell),现为英国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讲师,教授中国近代史、中国文学;已出版数种与中国近代历史相关的著作,且以英文翻译了鲁迅、张爱玲、朱文、韩少功、阎连科等中国作家的部分作品;现在正致力于研究毛泽东思想的全球史,并重译《西游记》(节译本)。
译者:刘悦斌,中国近代史研究专家、教授;在各类专业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数种,并翻译出版《朋友客人同事——晚清的幕府制度》(合译)、《寻求中国民主》(合译)等著作。
古今带路党的逻辑起点谬误 ———读《鸦片战争》有感 (律劳卑认为)中国的民众“没准会盼望这样一支军队的到来,来把他们从最专制的压迫制度下解放出来……可以肯定,把他们抓在我们的手里,是一个仁慈的行动,而且不是什么难事”。 ————哈哈,带路党看来历史悠久,古今几...
评分(注:本文的censored version已于2015年10月1日刊发于《南方周末》) 2010年11月9日,当时刚刚成为英国首相的戴维•卡梅伦携同4位内阁大臣以及约50位英国工商界精英、领导来到北京,准备开展为期两天的对话访问。卡梅伦此行至少有两个目的。一方面,此次中国之行显然是中英...
评分由于中英贸易逆差,英国向输入鸦片,以换回白银、茶叶、生丝,清政府的禁烟运动极大损害了英国的利益,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技术的落后,中国在战争中一败涂地,最终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
评分 评分书的一个尴尬是卡在中西视角之间, 我觉得两头都有问题,个人建议是不值得读,如果要读的话,序言,然后中国看十六章,外国人看十七章同时可以考虑十八章,如果是思想史的爱好者,那么不用看了,太浅。 分为两部分,鸦片战争的前前后后,以及国人如何看待鸦片战争(对心态的影...
就一通俗读物
评分以一个英国人的角度来看鸦片战争和中英历史问题,是相对客观的。在两个世纪前,我们却还是看到一样的内斗和麻木。整个国家制度系统的腐朽,沉迷于往日的辉煌不自知,所有这些还有内忧外患,内忧甚至强于外患,上下信息不一致,决策、情报都远远慢于事情的进展,甚至完全偏离。
评分最后一章值得反思。
评分挺一般的,感觉作者对中国了解不深,写起来错误百出,也缺乏思考性的东西。看了没很大的收获。
评分最后一章值得反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