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的沦陷》为著名汉学家卜正民教授近著,关注的是抗战初期的社会与人。作者选取江南五城(嘉定、镇江、南京、上海、崇明)为例,描述了日军残暴占领城市、试图重建基层机构的过程,并分析地方头面人物与日伪政府的关系交织。“这里有通敌,有抵抗,但两者之外的其他行为要多得多。”借助对这种模糊行为的分析,作者考察了战争时期城市秩序的维持,以及生活其间的个人的心态、处境与选择,以求揭示一个复杂的战时社会。
卜正民,著名汉学家,历任多伦多大学、斯坦福大学等校教授,英国牛津大学邵氏汉学教授,现为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圣约翰学院历史系教授。卜正民学术视野广阔,主要从事亚洲历史和文化的研究,研究领域涉及明代社会和文化史、“二战”时期日本在中国的占领等。代表著作有:《为权力祈祷: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明代的国家与社会》、《维梅尔的帽子:从一幅画看全球化贸易的兴起》、《杀千刀:中西视野下的凌迟处死》等。
家乡沦陷了,国家(政府、军队)跑了,生活秩序被打乱了…… 抗战初期(1937年至1938年)的江南五城,嘉宁、镇江、南京、上海、崇明成为论陷区。日本先是野蛮入侵,带来严重的人道灾难,随后又妄图在论陷区建立新秩序,寻找合作者。为了能够收服论陷区人民的人心,所以征召的...
评分卜正民教授最早以自己关于明史的研究而为人所知。如果不是这本书的出版,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卜正民从本世纪初开始就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向了民国史,而且还是获得关注较少的抗战早期史。《秩序的沦陷》便是这一阶段的一部重要作品。 卜正民教授在这本书中选择了五个个案,从五个不...
评分著名汉学家卜正民的这部著作,选择了抗战研究中两个不常为人关注的主题: 一是“秩序”。日本人残暴地攻占了城市,但要重建一套秩序,则需要更多的手腕。他们发现利用品德低下的通敌者并不能达成目的,于是开始与原先秩序中的“地方头面人物”打交道。是勾结?是交...
评分 评分这本书真是读晚了一些。作者通过沦陷初期的嘉定、镇江、南京、上海、崇明五城来剖析中国民众在面对日军来临之时的五种状态,更恰当的说法是五种不同的局面。“正史”之中常常对沦陷区和通敌者具有民族、政治、人道主义、解释合作(道德)四种批判,而这些“伤害”大众一般认知的事实,却恰恰是沦陷初期的实际情况。这纠正了一些我的认知偏差,即认为汪精卫等人是有理想的,但忽视了中下层类似维持会组织里的人的“坚守”。翻译和校对做的并不好,错别字多,一些已有出版的书名自行翻译。
评分卜正民先生在这本书里,用个人日记、回忆录和为数不多的官方档案,采取以点及面的方式,展现日本占领区内大多数国人介于抵抗与合作之间的模糊地带的选择,打破了强调抵抗的民族主义史观的固有观念,为抗战史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和格局,值得一读。
评分最大的提醒是,在殖民的初期和殖民者合作太难捞到好处,感情光谱最亲殖民者的一方日子也极为如履薄冰,和台湾的中后期历史情境差距太大,以抗战为框架一起讨论两岸的问题,还是太困难了。就本书而言还属于基础工作,档案多理出线索不易,但也确实枯燥了些,除关键词外的收获似乎少了点,不过本书还是驳论性质浓,头尾两章谈立场很不错,具体研究还有待学界推进。
评分从本书的内容与结论来看,本书的出版似乎意味着,国内抗战史研究风向可能存在的一丝变化.本书通过对沦陷区生活史的相关考察,提出了对民族主义史学的部分商榷,而这其中恰好正是研究汉奸与伪政权的要冲.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去否定现有抗战史学研究,也不意味着“翻案”或者“重写”.拓宽史学研究视野以及丰富抗战史学研究内容,或许正是当下最能直接汲取的…P.S.新年第一本书,哎,又添了一岁…
评分作者选材太好了,几乎是瞄准了一个空白。不过,也许正是因为相关史料太少,所以对这段与侵略者“合作”历史的研究才难以开展。总体来说这本书很不错,但作者在某些问题上的三观我接受不了,比如游击队的反抗引来更大规模的屠杀、为日军指出国民党伤兵的人是帮助了其他老百姓等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