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誤解瞭這個世界

我們誤解瞭這個世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長江文藝齣版社
作者:周國平
出品人:
頁數:222
译者:
出版時間:2015-11-1
價格:39.8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35484918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哲學
  • 佛學
  • 周國平
  • 濟群法師
  • 智慧
  • 自我修煉
  • 佛教
  • 心理學
  • 哲學
  • 認知
  • 科學
  • 意識
  • 現實
  • 心理學
  • 批判思維
  • 世界觀
  • 真相
  • 探索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我們誤解瞭這個世界》是著名學者周國平與濟群法師的一係列深度對談。

兩人從各自專研的領域齣發,圍繞內在自由與外在自由、命運的可變與不可變、人生的苦與樂、覺醒與解脫、無常與永恒等話題,展開深入的辨析甚至激烈的辯論,探討正確認識自己、認識世界、認識人生的智慧與哲思。

在當下這個喧囂迷茫的時代,兩位智者的對話,為讀者指引齣一條保持天真自省、歸於內心和平的途徑。

著者簡介

周國平,1945年生於上海。196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係,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係,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著有學術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摺點上》《尼采與形而上學》,散文集《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聖路》《安靜》《善良?豐富·高貴》《生命的品質》《覺醒的力量》,紀實作品《妞妞:一個父親的劄記》《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偶爾遠行》《寶貝,寶貝》,以及《人生哲思錄》《周國平人文講演錄》等,譯有《尼采美學文選》《尼采詩集》等。

濟群法師,1984年畢業於中國佛學院,隨後至福建佛學院、閩南佛學院等地任教。多年來,教書育人,學修並重,為溈仰宗第十代傳人。現任菩提書院導師、中國社科院特約研究員及多所大學客座教授,齣版並發錶各類著述、論文兩百餘萬字。繼承太虛大師人生佛教思想,提齣佛法是人生智慧的理念,希望人們擺脫對佛法的誤解,使佛法走入生活。

圖書目錄

序/本來空,本來滿(周國平)
序/問心尋路(濟群法師)
一、時代與責任
兩個“自由主義者”
什麼卡住瞭你?
嚴重的問題是教育
學佛要有次第和方法
嚮古希臘學園看齊
迴歸佛陀的本懷
二、哲學與宗教
佛法大於哲學
佛學補中國哲學之不足
佛教流傳中的兩個誤區
萬能的神難以成立
佛教是無神論嗎?
佛怎麼幫助人?
三、本體與空性
理性不能抵達真相
空性不可言說
佛教的認識論
唯識的三性理論
世界有沒有一個本相?
潛意識的力量
四、自我與無我
不要一輩子為身體打工
自我觀念的來源
自我像一個皮包公司
我執是煩惱的根源
洗乾淨的衣服還是衣服嗎?
因為無我,所以慈悲
五、自由與命運
因緣和閤,由因感果
心的能動性
命運的可變和不可變
誰為前世的善惡買單?
種子和現行
內在自由和外在自由
六、生死與輪迴
直麵生死的睏惑
自得其樂的人需要被喚醒嗎?
生命是大海,今生是浪花
無常是硬道理
生命在輪迴中流轉
活著也可以涅槃
七、生命與苦樂
生命是虛幻的嗎?
迷惑是苦,覺醒是樂
佛教是悲觀主義嗎?
淨土在何方?
佛法是對生命的如實觀
理性對於生命的利弊
八、道德與修行
道德建立在智慧的基礎上
尊嚴感和慚愧心
以無所得之心求利益
成佛不是評職稱
把修行落實到生活
人性有差彆嗎?
九、覺醒與解脫
解脫是當務之急
點亮智慧,照破無明
從覺醒到解脫
人皆有自救的能力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上学的时候担心成绩的不好,害怕受到父母责骂,工作的时候面临人事的压力,害怕自己做的不好,喜欢一个人的时候患得患失,害怕失去这份爱情,生病的时候又过度担心身体,害怕失去这个肉体。 内心有爱,也有怕,但往往怕的情绪占据了上风。我似乎总是逃脱不了我所产生的各种情绪...  

評分

其实这本书到底有多深,多完备,倒不是它的意义。 它体现的是佛法和哲学的对话、连接。 爱思考的人多少会接触哲学,但是有可能忽略佛法更究竟的对生命的探索。 这本书提供一个重要的连接。 很多哲学家看到了生活层面的虚妄性,但没有找到出路。 佛法不仅揭示无常的真相与执著之...  

評分

找回自己读书会 微信号:renshizijidushuhui 目前每周六晚8点,有20分钟微信微课堂同步一起分享导读这本书,我听了两讲,主持人是一位美籍华人姐姐,非常接地气和有智慧,推荐~~ 真正的智慧和心灵鸡汤和单纯的文字皮美是不一样的^ _ ^  

評分

找回自己读书会 微信号:renshizijidushuhui 目前每周六晚8点,有20分钟微信微课堂同步一起分享导读这本书,我听了两讲,主持人是一位美籍华人姐姐,非常接地气和有智慧,推荐~~ 真正的智慧和心灵鸡汤和单纯的文字皮美是不一样的^ _ ^  

評分

- [x] 周国平 1.人生在世,向外寻求成功无可非议,但倘若只有这一个目标,未免格局太小,境界太低。目标小而低,其结果必定是达到了没有大欢喜,达不到则有无穷的低级烦恼。人生不可缺少大而高的目标,最大最高的目标就是向内寻求觉醒。 2.幸福的源头是精神的健康,从小就被掐...  

用戶評價

评分

認識與存在、自由、道德、生死、理性、自我,哲學與佛教共同關注的問題。不同的是,佛教隻關心與生命實相相關的部分,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心行上運用、按照八正道修行體證,而不是陷入無限的邏輯分析、本體尋找等,包括對第一因的發問、對終極問題的探索等,都說明人都需要“根”,這也許就是皈依的意義吧。但是學佛初期需要“如理思維”,需要去反復聞思、質疑,然可能欣然接受,接受之後纔可以更好的“法隨法行”。

评分

關於書的判彆,很好,關於空的概念,解釋的透徹,關於唯識論解釋的不透,因果關係,生死,解釋的透徹

评分

消除瞭自己對佛學的一些誤解。菩提書院恰在蘇州,末兩章專門帶到西園讀完。

评分

不錯,解決瞭幾個疑惑,有些部分僅僅點到為止,但不如《僧侶與哲學傢》帶來的愉悅。

评分

關於書的判彆,很好,關於空的概念,解釋的透徹,關於唯識論解釋的不透,因果關係,生死,解釋的透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