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开万物

工开万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德] 薛凤 (Dagmar Schäfer)
出品人:
页数:372
译者:吴秀杰
出版时间:2015-12-1
价格:4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4166005
丛书系列: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图书标签:
  • 海外中国研究
  • 科技史
  • 科学史
  • 物质文化
  • 技术史
  • 明清史
  • 历史
  • 薛凤
  • 工业设计
  • 万物互联
  • 智能硬件
  • 创新思维
  • 科技生活
  • 用户体验
  • 智能制造
  • 未来趋势
  • 设计思维
  • 跨界融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以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著作为切入点,通过发掘和探究这些文本内容的知识脉络,重新审视中国科学思想的发展史,揭示文人以书面文字记录工艺技术的目的所在,这一做法在中国知识传统中的角色及其影响。书中条分缕析地展开了宋应星私人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不同层面,逐一勾勒了那些促其将实践知识转化为书面知识的诸多因素,阐发十七世纪中国学者们在探究自然和文化时求理、求真、求信的方式和方法。

全书提供了中国千年学术历史的概观,阐释了技术和工艺在中国文化中担当的角色。在作者看来,技术与工艺知识是中国古老文明史中一个组成部分,它曾经对工业革命时代欧洲的技术发展发挥了不可小觑的影响。

作者简介

薛凤(Dagmar Sch?fer),德国马普科学史研究所所长、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宋代和明清的知识文化、技术与政治的关系、科学技术思想发展中物质性与管理实践所担当的角色。已出版的著作有《皇帝的丝衣:明代的官营丝织业》(德文版,1998)、《宫廷与地方:十七至十八世纪的技术交流》(与故宫博物院的学者合编,中文版,2012)、《知识文化:中国历史上的技术》(主编,英文版,2012)等以及论文多篇。

目录信息

导论
求知“物与事”——在前现代的中国
自然、技艺和求知
第一章 家世与处境——学而优难仕
明王朝与宋应星的家世
童年与教育
驱动力——一介武夫的越位升职
宋应星的写作活动
第二章 立言于乱世——读书人义在难辞
以“气”求知:普遍规则与理性
“气”:历史上的思想轨迹以及相关思想家
读书人的角色:规整天、地、人的世界
“天”之真与“气”之制
天的权能——征兆与日月食
价值体系:圣王·远古权威·人之角色
技艺中的知识
第三章 国计与官务
匠艺与明代的国家
人的天性与天赋
能力与教育
社会渗透性与商业化社会:商人
风俗与习惯
第四章 妙笔著文章——致知与立言
知识探求的修辞:文本与经验
视图·技术·论点
观察“气”之自然本性:知识建构中的理论与实践
“气”转化之复杂性:“气”的合成与构成因素
第五章 变“形”记——造化“形”与“气”
追寻“阴阳气”的蛛丝马迹:甲烷·盐·风·雨
“长”与“消”:木料·尸身·阴阳比例关系
“气”理论格局中的瑕疵:灰与尘的概念灰尘
第六章 大音有声
“声”的机理
人的声音
音量与速率
应与合结语退离舞台
余响篇枯荣身后事
友谊:襄助学术活动
定位:外围者与反对派
尽忠:道德责任
一物相承:《天工开物》的不同版本
中国文人对实用知识的书面记录
致谢
附录1《天工开物》的不同版本
中文版
日文版
英文版附录2宋应星生平年表
参考文献
西文参考文献
日文参考文献
中文参考文献
中西文对照人名列表
译者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对宋应星和《天工开物》的考察和阅读意在将这部作品从后世戴有色眼镜的审视中拯救出来。清代编《授时通考》和《古今图书集成》,将《天工开物》视为实用的治国之术,不仅将原书序言等很多部分舍去,而且人为分为两个部分(类似《考工记》的技术部分,类似《农书》的农业部分)...

评分

对宋应星和《天工开物》的考察和阅读意在将这部作品从后世戴有色眼镜的审视中拯救出来。清代编《授时通考》和《古今图书集成》,将《天工开物》视为实用的治国之术,不仅将原书序言等很多部分舍去,而且人为分为两个部分(类似《考工记》的技术部分,类似《农书》的农业部分)...

评分

对宋应星和《天工开物》的考察和阅读意在将这部作品从后世戴有色眼镜的审视中拯救出来。清代编《授时通考》和《古今图书集成》,将《天工开物》视为实用的治国之术,不仅将原书序言等很多部分舍去,而且人为分为两个部分(类似《考工记》的技术部分,类似《农书》的农业部分)...

评分

对宋应星和《天工开物》的考察和阅读意在将这部作品从后世戴有色眼镜的审视中拯救出来。清代编《授时通考》和《古今图书集成》,将《天工开物》视为实用的治国之术,不仅将原书序言等很多部分舍去,而且人为分为两个部分(类似《考工记》的技术部分,类似《农书》的农业部分)...

评分

对宋应星和《天工开物》的考察和阅读意在将这部作品从后世戴有色眼镜的审视中拯救出来。清代编《授时通考》和《古今图书集成》,将《天工开物》视为实用的治国之术,不仅将原书序言等很多部分舍去,而且人为分为两个部分(类似《考工记》的技术部分,类似《农书》的农业部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超级详细了 还有些没读完!下次读完再更新 每次读的时候开始觉得很棒看个几节就开始觉得没意思 但是下次开始又会觉得好看 。。。服了自己

评分

切入点小而视野大。薛的核心逻辑即生成知识是一种嵌入性实践。宋应星通过围绕以“气”为核心的话语体系,利用圣王的修辞实践,追问“物”如何出现、“事”怎样兴起,致力于了解知识的生成,以便对“如何能获取知识”以及“知识应该是什么”等问题有更深理解,由此证明道德问题是行为的向导,是理解和遵循“气”的普遍性支配原则后产生的自然结果,“天”于是成为了一种现象,为理性模式(“气”)所驱动,“人”的作用就在于开天物、成人事,所以在中国文化认同感的构建里,实践与理论同等显要。

评分

切入点小而视野大。薛的核心逻辑即生成知识是一种嵌入性实践。宋应星通过围绕以“气”为核心的话语体系,利用圣王的修辞实践,追问“物”如何出现、“事”怎样兴起,致力于了解知识的生成,以便对“如何能获取知识”以及“知识应该是什么”等问题有更深理解,由此证明道德问题是行为的向导,是理解和遵循“气”的普遍性支配原则后产生的自然结果,“天”于是成为了一种现象,为理性模式(“气”)所驱动,“人”的作用就在于开天物、成人事,所以在中国文化认同感的构建里,实践与理论同等显要。

评分

重点看了前三章,除去汉学家爱拔高的通病之外,还是不错。

评分

中国人注入物华天宝的德性、工巧业作的显隐,或可一观其究竟。第六章关注到“声音”,是无声之《天工开物》所未能呈现的部分,也体现了作者的独到之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