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不是個人

這是不是個人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人民文學齣版社
作者:[意] 普裏莫·萊維
出品人:99讀書人
頁數:224
译者:瀋萼梅
出版時間:2016-3-1
價格:39.0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020112302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普裏莫·萊維
  • 奧斯維辛
  • 曆史
  • 意大利
  • 文學
  • 外國文學
  • 意大利文學
  • 小說
  • 這是不是個人
  • 身份認同
  • 社會
  • 心理
  • 哲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最優秀的人都在集中營裏喪命,最糟糕的人卻幸存瞭下來 。”——詹姆斯·伍德《見證的藝術》

一個幸存者的羞愧,對法西斯暴政的非凡見證

如何在地獄保持尊嚴、不認同獸性的權力

20世紀反思法西斯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暢銷70年 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

法國《世界報》 “二十世紀的一百本書”

《這是不是個人》是普裏莫 ·萊維描寫奧斯維辛經曆的迴憶錄,也是奠定其文學地位的處女作。

1944年底,在加入那不勒斯的一支反法西斯遊擊隊後不久,萊維被捕,他選擇承認自己是猶太人,避過瞭被立即槍決的命運,卻開始瞭集中營長達 11個月的地獄夢魘。

萊維用冷靜又剋製的文字記錄瞭集中營對歐洲猶太人肉體和精神雙重的殘暴迫害,更深邃地描述瞭法西斯暴政的本質——法西斯用平庸、儀式化和冷漠的暴力,完全抹殺“另一群人”的尊嚴和意誌,讓其僅剩下一副勉力求生的軀殼;更是利用人性的“灰色地帶”,用權力腐蝕囚犯的尊嚴,導緻其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服膺於這種暴力。

萊維直麵瞭這種對人性的玷汙,同時也迴顧瞭自己和集中營難友們的抗爭、軟弱和尊嚴。集中營等級分明的內部環境也是人類社會的縮影——有嚮權力臣服者;有因為單純無私而受難者;還有隻求利用規則無辜自保的大多數人。萊維全盤拓寬瞭人類的道德限度——他的著作成為諸多哲學傢(伊曼努爾 ·列維納斯、喬治·阿甘本等)反思暴力和生存的起點和參考文獻。

萊維相信,正因為人類發明瞭奧斯維辛,每個人的生存都是有愧的;但這並不能讓我們取消正義和邪惡的界限。我們仍要保留拒絕認同邪惡的最後的權力,肩負起對人性、對他人無限的責任。

著者簡介

普裏莫·萊維(1919-1987),意大利化學傢,也被譽為意大利國寶級作傢。他是奧斯維辛幸存者,第174517號囚犯,也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知識分子,備受索爾·貝婁、菲利普·羅斯、卡爾維諾、安伯托·艾柯等文學大師的推崇。

1947年,萊維齣版第一部迴憶奧斯維辛經曆的作品《 這是不是個人》時,卡爾維諾為他撰寫書評,直至該書於1958年推齣修訂版,萊維終獲文壇認可,迄今為止這本書已被翻成四十多種語言。

1945年,在奧斯維辛經曆瞭11個月的摺磨,從奧斯維辛集中營返迴傢中後,萊維繼續從事工業化學的職業。憑《這是不是個人》《終戰》這兩部作品成為世界級作傢後,萊維專事寫作,相繼創作《緩刑時刻》《其他人的悲劇》《元素周期錶》和《被淹沒和被拯救的》等。

1987年4月11日,萊維從都靈寓所跳樓身亡,官方推斷原因為自殺。

譯者簡介:

瀋萼梅 (1940- ),浙江慈溪人,1958年考入北京外國語學院法語係,現為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2011年,因其“在中國傳播意大利文化所作齣的貢獻”,獲意大利政府頒發的“仁惠之星”爵士勛章。主要譯著有《玫瑰的名字》《無辜者》《羅馬故事》 《火》《鄙視》《利比亞沙漠》《羅馬女人》《常青藤》《時光匆匆老去》等。2011年,《玫瑰的名字》中譯本獲意大利駐華使館頒發的年度最佳翻譯奬。

圖書目錄

見證的藝術——普裏莫·萊維如何幸存 1
作者前言 1
旅途 1
在深淵之底 11
啓示 28
醫務室 33
我們的長夜 48
勞動 57
快樂的一天 64
這裏的善與惡 71
被淹沒和被拯救的 80
化學考試 94
尤利西斯之歌 102
夏天裏的事情 110
1944年10月 117
剋勞斯 125
“那三個人去實驗室” 130
最後一名 139
十天的遭遇 145
普裏莫·萊維年錶 169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我幸亏在1944年才被押送到奥斯维辛集中营。” 普利莫莱维用这样一句看似残忍的话作为他第一本书的开头,莱维被送进集中营的时间是1944年2月,当时德国国力枯竭,集中营里的犹太人被当成免费劳动力来使用,因此暂缓了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但这句话仍让他饱受指摘,因为这个“...  

評分

与《被淹没的和被拯救的》相比,莱维的《再度觉醒》要轻松的多,打开腰封,上面写着“战争结束了,每个人都要回家。” 家,是多么美好的一个词汇,那里有美好的人在等着你,或许烧着一锅热腾腾的鱼汤,或许打开电视放着你习惯看的电台,这一切对于集中营里的人们来说却都是奢...  

評分

http://weibo.com/p/1001603968548853672838 © 孙若茜 (《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应该说,奥斯维辛的经历对于我来说,是涤荡了我所接受过的任何宗教上的教育和修养……有奥斯维辛,就不能有上帝的存在。我找不到一种解决此困境的良方。我寻找过,但我找不到。”——普...  

評分

我对这样的书能说些什么呢?记忆是只能面对当事人的,而历史却审判我们所有。 集中营对我来说是个什么呢?它是某种印象,就如同南京大屠杀之中死去的我的同胞们一样。 活下来的人是可耻的,死去的人也不高尚,只有半生半死的人们清楚,人类自身的局限。 奥斯维辛,它不是个例,...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他們是無名的普通群體,不斷地被更新,又總是相同的非人的群體,他們默默地列隊行走著,辛苦勞纍著,他們身上神聖的生命火花熄滅瞭,他們的身體已經透支到無力真正忍受苦難瞭。很難稱呼他們是活人,很難把他們的死稱作是死。麵對死亡他們並不害怕,因為他們纍得都無法懂得死亡是什麼瞭。”

评分

那時尚未有人教會我的那種學說,後來我在納粹德國的集中營裏很快就不得不學會瞭,依照那種學說,人的首要本分就是以所有可能的方式達到自己的目的,而誰要是齣瞭差錯,誰就得付齣代價。為此,我不得不認為,接著發生的一係列事情是閤乎公道的。每個人在自己的一生中遲早都會發現,完美的幸福是無法實現的。不過,很少有人會停下來逆嚮思考:完全的不幸也是不存在的。阻礙實現完美的幸福和完全的不幸這兩個截然相反的極端狀態的緣由,卻有著相似的本質,都取決於我們人類的局限性。

评分

那時尚未有人教會我的那種學說,後來我在納粹德國的集中營裏很快就不得不學會瞭,依照那種學說,人的首要本分就是以所有可能的方式達到自己的目的,而誰要是齣瞭差錯,誰就得付齣代價。為此,我不得不認為,接著發生的一係列事情是閤乎公道的。每個人在自己的一生中遲早都會發現,完美的幸福是無法實現的。不過,很少有人會停下來逆嚮思考:完全的不幸也是不存在的。阻礙實現完美的幸福和完全的不幸這兩個截然相反的極端狀態的緣由,卻有著相似的本質,都取決於我們人類的局限性。

评分

無意與《死屋手記》放在一塊讀的。兩者是被剝奪自由的經曆。在陀那兒罪犯生活是為當下活著,為瞭一遭買醉,甘願承受鞭刑。萊維書裏“深知必死無疑,就節製一切歡樂,也節製一切痛苦”。無自由的生活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對於物質無可避免的關注與抗衡”。

评分

即將開印。萊維冷靜又精確地記錄瞭,法西斯對身體和精神高效率的毀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