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国人平均每年摄入33磅奶酪、70磅糖,8500克盐,是建议摄入量的两倍。
这些物质并非来自餐桌上的调料瓶,而是年销量高达一万亿美元的加工食品的“贡献”。
在《盐糖脂》中,普利策奖获得者、调查记者迈克尔•莫斯揭开了背后的故事。莫斯在书中聚焦卡夫、可口可乐、方便午餐盒、菲多利、雀巢、奥利奥、可沛利等食品,考证细致精确、令人瞠目,语言犀利有力、振聋发聩。他带读者来到科学家计算含糖饮料“满足点”的实验室,揭露烟草公司内部手册上的营销手段,走访业内人士挖掘惊人内幕。深陷盐糖脂之中不可自拔的绝不仅仅有上百万的“瘾君子们”,还有兜售叫卖的公司和企业。
读过这本书后,你眼中的营养标签将不再只是标签而已。
《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冠军,詹姆斯•比尔德基金会文学奖得主
他们有盐,糖和脂肪,但我们有选择的权力,这才是最大的力量。毕竟我们自己可以决定自己买什么,也可以决定我们吃多少。
曾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首位!
普利策奖获得者迈克尔•莫斯讲述食品公司是如何利用盐、糖、脂肪来诱惑我们的?
面对食品安全问题和加工食品的危害,我们该怎么办?
在我们进入超市时,请将这本书作为保卫我们健康的武器。
[美] 迈克尔•莫斯, 2010年获普利策解释性报道奖,1999年和2006年分别入围普利策奖评选,曾获杰拉尔德罗卜新闻奖、美国海外记者俱乐部报道奖。在《纽约时报》之前,莫斯曾任《华尔街日报》《每日新闻》《亚特兰大宪法报》记者。
汽水、果汁、蛋糕、巧克力、冰激凌、饼干、薯片,似乎大家都知道这些零食热量高,营养低,而往往又控制不住对食物的渴望。这种控制不住,真的完全是消费者缺少自制力吗? 如果你喜欢吃薯片,也知道薯片是公认的垃圾食品。但你了解这种欲罢不能,罪恶的愉悦感究...
评分作者本来是揭露食品工业制造不健康,可是里面各种美味的描写我读着就觉得口舌生津,很想吃那些垃圾食品。话说中国人为啥很少超胖?
评分这本书应该是有两个译者,并且翻译得非常仓促,没有进行校对。举例:Campell在书里同时被翻译为“金宝汤”和“坎贝尔”。非常失望。
评分食品公司精心控制产品口味,达到顾客满意的「极乐点」,为此添加了远远超出健康水准的糖、盐和脂肪,而习惯吃加工食品的人想戒零食,甚至跟戒毒的难度差不多。——核心就这一句话,后半本注水太多,看得非常恼火。
评分两天几乎书不离手地读完,虽然不能说“圣经”级别,但于我来说也相当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多说一句,读这种类型的书,最不宜从表达、事实、证据、学理去逐一细抠,以显示你作为读者是多么地超越作者,作者只是展开一副复杂的社会进化长卷,你能看到什么,说明你得到了什么。话至于此,有心者有得。
评分以前一个美国朋友来到中国,十分惊讶,说你们这儿的real food好便宜!当时并不太理解他说的是什么。今年十一去澳洲旅游,饭馆实在太贵,于是都是在超市买食材自己做。才发现资本主义的超市确实是这样,加工食品便宜量又足,新鲜食品就要贵很多。书中讲了很多耳熟能详的食品公司,为了增加销量他们费劲一切办法,普通消费者怎么是他们的对手呢。在糖和脂肪面前根本毫无抵抗力。难怪美国人民那么胖,幸好在中国新鲜食材便宜。以后真不能吃加工食品啦!#No. 088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