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紧紧围绕重要事件和关键人物讲述晚清政局的历史读物。作者笔下的北京胜迹,皇宫御苑、王府宅邸、街头巷尾,都曾经是风华绝代的历史亡灵活动的舞台。作者用极富感染力的细节叙述,再现了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与李鸿章等亲王重臣、康梁等维新人士在历史关头的艰难抉择和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为那个时代勾勒出鲜活的形象,不止是消闲破闷的京华掌故,更浸透着史学行家的功夫,发旧思而生新意。
全书约配两百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书名“天公不语对枯棋”,典出沧趣老人陈宝琛的诗作“感春四首”,是诗人对甲午战争失败后国事危机的浓缩概括,作者移作本书书名,因为书中描写的诸多事件,正是发生在那个艰难的年代。
2006年初版,深受读者欢迎。此次改版新刊,作者对部分内容、图片做了调整、修订,面貌一新。
〔专家学者推荐〕
研究晚清的北京政局人物,同一主题的著作众多。姜鸣以南方才子的独特角度来写这一内容,通过老北京丰富的人与事物细节,为那个时代勾勒出鲜活的形象,别有新意,读来引人入胜。
——赵启正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很海派,也很京味,很专业、也很好看。上海人眼中的京华掌故,史学行家写的散文作品。发旧思而生新意。
——茅海建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北京固然有许多风景绝佳的去处,但姜鸣笔下的胜迹,“胜”在人事而非风物。使作者流连不去的,是在北京扬名养名,曾经风华绝代的历史亡灵。书中涉及的人物事件相当复杂,也相当有趣,作者有很会讲故事,各种依稀风闻或闻所未闻的掌故由他娓娓道来,读起来很舒服。不过,这部书的好处不止是消闲破闷,有些篇什作者是花了很大工夫写就的,文章也做得很有锋芒。
——小宝 书评专栏作家
姜鸣是个有历史眼光的敏感游客,我所喜欢的,是他那种糅合了游记与历史探究的写作方式。有了历史沉淀下来的分量,最不显眼的地方顿时也显现出非凡的意义。
——梁文道 香港作家 传媒人
姜鸣 1957年生于上海,198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做过工人、大学教师、证券公司高管。现任上海国盛(集团)副总裁,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院长。
主要著作:《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国近代海军兴衰史》(1990、2002、2014) 《中国近代海军史事日志》(1995,增补本即出) 《被调整的目光》(1996) 《天公不语对枯棋》(2006)。
《天公不语对枯棋》,姜鸣著,三联书店,2015年8月第2版。亦是过往多年文章修订重出版,前半部尚好,后半部零散。看专业作者的书太累,看业余作者的书太浅,这样半专业半业余的似恰好。我们除了要避讳的以外,连与本朝无涉的变法真相也不能在教科书中澄清,如作者言,这是...
评分近来在看一本叫作《天公不语对枯棋》的书,作者姜鸣,金融界人士,书名据说出自陈宝箴的一首诗。内容都是一些游记引发的历史感想,个别篇目考证的成分多些。 游北京,不能不想到晚清的历史,所以书的副标题定义为:晚清的政局和人物。提及晚清,人人都会想到他——李鸿...
评分最早看到姜鸣的书,是在上海三联书店的读书杂志《书城》中评论的一本写中国近代海军的书——《龙旗飘扬的舰队》。读毕令人警醒。《天公》又是一部晚清人物录,其中不乏朝堂重臣,可读性极强。
评分当时在当当上买书时,完全被他沉重的标题和浩大的副标题所吸引。以及对三联书店出品书籍质量的信任。读过之后大感失望。内容简单,肤浅。只能算是普通游记,如果换一个游记类的标题也许我会认为作者游玩也玩出了深度,可是在那么庞大的副标题下我不禁对他寄予更深层次的厚...
评分有感李鸿章的无奈,有感那些泛泛空谈的官员们的冠冕堂皇!只是作者可能是被体裁和篇幅所限制对有些已经触机到的话题未能深入摊开来讲,很是可惜!
对历史专业的人来说太浅,但对从小被历史教科书和媒体洗脑的普通读者来说,重新认识这段历史和人物,也是蛮好的,起码激起我对照当下和读清史的兴趣了。
评分翻阅。现在已经不需要读这样的东西了。
评分姜鸣的经历很传奇,是复旦历史系高材生,职业却是国企老总,业余研究清史,但声名显赫,这本是80年代末写的游记类随笔,点评晚清人物,夹叙夹议娓娓道来,文笔好的令人很难相信这居然是证券业大佬!既有旁征博引的深厚学识功底,又有洞悉历史人性复杂的穿透力,更可贵的是饱含人文情怀,针砭时弊,入木三分
评分旅途读物,未写出什么亮点
评分李鸿章、张佩纶、翁同龢、奕訢、康有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