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个人特色的纪传体断代史;1979-2012的中国微叙事。本书由著名书籍设计师朱赢椿装帧设计。设计灵感源于“破损斑驳的旧书”,喻指光阴的流逝。这本书的内容、外观皆为时间所打磨。时间碾过微渺的凡人,只留下一些终会被遗忘的故事。书中小人物被遗弃、被损害的命运,与封面设计的破旧感互为衬托。尽管如此,书和人都保留着自己的性格,以及在岁月之中,对善良和真挚的一些坚持。
在这本书里,你还会看见过去三十年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时代气息的物品,比如小人书、“大前门”烟盒、磁带的歌纸、照相馆简陋布景的黑白照,作者的相片也从黑白逐渐过渡到彩色,伴随着服饰的变化,最终是人的变化。整本书最初是泛黄的纸张,最后是明亮的纸页,暗示着岁月的积淀。通过设计,将时间感、书籍之美、哀而不伤的尊严融合在一起。
申赋渔,作家、记者。著有《不哭》《逝者如渡渡》《光阴》《一个一个人》《阿尔萨斯的一年》等。先后在《天津日报》《杭州日报》《福州日报》《扬子晚报》《石家庄日报》等十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导演有《龙的重生》(中法合拍)《不哭》《寻梦总统府》等纪录片。曾任南京日报驻法国记者。现为南京日报“申赋渔工作室”主持人。
阿眉 其实有时候觉得,请朱赢椿设计自己的书,是件挺需要勇气的事儿——当然朱大师也不是随便能够请动的人。这位作品曾在莱比锡书展上获得“世界最美的书”奖项的装帧大师在一本书的种种细节上几近走火入魔的极致追求,会对这本书的内容形成强大的压力:这样美好精致的书双手...
评分很久没有遇到喜欢到想读又不愿太快读完的书。《一个一个人》是一本。都是平凡的人的事件,有的是作者的偶遇,有的是身边的人,短短的篇幅从事件里竟然可以写出一个人的大半辈子。书的最后一章 作者申赋渔写他想将书名起作《文青年代的流浪手记》或者《擦肩而过的人们》而书的设...
评分邂逅总是在无意中发生。初见时,它在袁家岭新华书店某一排书架的最底层静静竖着,小小的,旧旧的,尘埃满面的样子。却让我生出莫名的好感。 再见时,它已经在我的书桌上。揭下那层塑料薄膜,惊讶地发现这是一本没有封面的书。或者说,它拥有一张实在不像封面的...
评分在豆瓣上查书时无意看到此书,一看简介及评分都还不错,觉得是终于碰上了一本好书了,肯定爱不释手。其实到手后,刚翻阅时,确实觉得不错不错真不错,看看前言,写的也是很好啊,装帧啊别有用心,是确确实实花了心思做的。但开始慢慢读,慢慢翻,就觉得和期待中的感觉就出现差...
小故事还是让人感慨的 但这个硬装版本不好啊...印刷有种粗劣感
评分再版没想到这么贵。看的时候觉得,很难过。
评分再版没想到这么贵。看的时候觉得,很难过。
评分文章都很短,也很平淡,读不出太多的年代感。朱老师对书的设计是最大的亮点,不过内容总归要比形式更重要的,设计之后售价提高了二三十元,也影响了销量。总之,形式大于内容。
评分装帧当然是卖点之一。但内容就……说作者是直接或不加掩饰的真诚好呢,还是坦然暴露自己不太妥当的评判和立场好呢?笔者自然经历许多人事,但回忆起来,获得帮助支持和爱的凤毛麟角,事过多年耿耿于怀的都是些亏欠自己的事,也是不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