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的士人与世相

晚清的士人与世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杨国强
出品人:
页数:468
译者:
出版时间:2017-5
价格:72.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8058942
丛书系列:当代学术
图书标签:
  • 历史
  • 杨国强
  • 近代史
  • 晚清
  • 中国近代史
  • 明清史研究
  • 中国历史
  • 明清史
  • 晚清
  • 士人
  • 世相
  • 社会史
  • 文化史
  • 清代
  • 中国历史
  • 人物研究
  • 史学
  • 思想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晚清中国因中西交冲而发生历史大变局,在回应西潮逼来的漫长过程里,传统文化养育出来的士人,作为七十年间回应西潮的主体,效西法图自强,深深卷入历史变迁的过程,一代一代地在古今中西之争中为民族寻路,因之而有前后相继的思想潮流和社会变革,与儒学相依的传统士人自身也发生了节节嬗蜕。

本书汇积了作者对晚清士人及他们那个世界的思考、理解和解释,围绕着科举制度下的功名与富贵、世运盛衰中的学术变趋、晚清的清流与名士、十年新政与社会解体等主题,通盘解读近代化过程中的士人和社会,融深刻的洞察于历史叙述之中,很富于思想启发。

增订本新补一文,论甲午乙未间清流的重起和剧变,这是作者近年对晚清士人世界再考察的力作,依然贯彻了透过士人看世相的切入角度。

作者简介

杨国强 ,1948年生于浙江诸暨,1953年迁居上海。1988年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2003年被聘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终身研究员 。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史,尤其侧重于晚清知识分子与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史的研究。

目录信息

自序
清代的功名与富贵
二百年人口西迁的历史因果
世运盛衰中的学术变趋
鸦片战争与儒学
理与势的冲突:中英鸦片战争的历史因果
论“庚申之变”
太平天国起落与土地关系的变化
晚清的清流与名士
甲午乙未之际:清流的重起和剧变
1900年:新旧消长和人心丕变
清末新政:历史进化中的社会圮塌
新学生社会相
论清末知识人的反满意识
20世纪初年知识人的志士化与近代化
革命家的良心:民生主义的历史思辨
西潮与回声
新文化运动:从“美国思想”到“俄国思想”
历史的矛盾与“社会主义的讨论”
新版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读《万历十五年》时,我产生了一些模糊的想法,在阅读杨国强先生的《晚清的士人与世相》时得到了印证。 晚清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内外交困的时代。由天下板荡而至人心沸涌,凡在时局中保持着一分忧思的中国人无不感受到世变已亟的刺激与沉痛。但变又往何方而变,在窘迫...  

评分

因读文字的涩,索性就不去读了,留待以后有机会慢慢去领会。许多刊物对此书推荐,有些言过其实。当然其中有些历史观点还是新颖的,值得读一下。总体上是失望的。  

评分

因读文字的涩,索性就不去读了,留待以后有机会慢慢去领会。许多刊物对此书推荐,有些言过其实。当然其中有些历史观点还是新颖的,值得读一下。总体上是失望的。  

评分

只看了有关两次鸦片战争的三篇和1900年的那一篇,作者文字功底不错,比当下时兴的那些史论之作,明显高了几个档次,只是论述之时,有些欲说还休的羞答答之气,不知是否受冰点的影响。另外,把散见的文章汇成文集,观点不必修订,文字还是应该修订一下,引文重复和立论重复...

评分

里面引用刘师培的话:“清代之学,迥与明殊。明儒之学,用以应世,清儒之学,用以保身。明儒直而愚,清儒智而谲。明儒尊而乔,清儒弃而湿。”    明朝的士人,做学问不忘济天下,学问和价值观念捆绑在一起;清朝的士人,经过文字狱之后,已经噤若寒蝉,所以往考证方面越走...  

用户评价

评分

作者自认为不好读……但真的不是文词不好读的问题是太抒情了没什么意思(。)

评分

新版要来啦~

评分

终于出新版了

评分

作为陈旭麓先生的学生,杨国强老师的这本文集可以称之为“近代中国思想的新陈代谢”,爬梳1840年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变迁,在回应西潮逼来的漫长过程里,传统文化养育出来的士人,作为七十年间回应西潮的主体,效西法图自强,深深卷入历史变迁的过程,一代一代地在古今中西之争中为民族寻路,因之而有前后相继的思想潮流和社会变革,与儒学相依的传统士人自身也发生了节节嬗蜕。 缺点是语言文字太过雕琢,修饰性语词太多,使得具有真知灼见的洞察被淹没于晦涩的辞章中。

评分

重点看清流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