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晚清中国因中西交冲而发生历史大变局,在回应西潮逼来的漫长过程里,传统文化养育出来的士人,作为七十年间回应西潮的主体,效西法图自强,深深卷入历史变迁的过程,一代一代地在古今中西之争中为民族寻路,因之而有前后相继的思想潮流和社会变革,与儒学相依的传统士人自身也发生了节节嬗蜕。
本书汇积了作者对晚清士人及他们那个世界的思考、理解和解释,围绕着科举制度下的功名与富贵、世运盛衰中的学术变趋、晚清的清流与名士、十年新政与社会解体等主题,通盘解读近代化过程中的士人和社会,融深刻的洞察于历史叙述之中,很富于思想启发。
增订本新补一文,论甲午乙未间清流的重起和剧变,这是作者近年对晚清士人世界再考察的力作,依然贯彻了透过士人看世相的切入角度。
杨国强 ,1948年生于浙江诸暨,1953年迁居上海。1988年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2003年被聘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终身研究员 。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史,尤其侧重于晚清知识分子与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史的研究。
1990年代初期,余英时在香港《二十一世纪》发表〈中国知识分子的边缘化〉后,引发了史学界与知识界对于知识分子边缘化现象持久的讨论与反思①,包括余先生的论文在内,大体上都是从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在政治、经济、文化与自我的边缘化现象,以及造成此种现象之根源进行检讨。...
评分只看了有关两次鸦片战争的三篇和1900年的那一篇,作者文字功底不错,比当下时兴的那些史论之作,明显高了几个档次,只是论述之时,有些欲说还休的羞答答之气,不知是否受冰点的影响。另外,把散见的文章汇成文集,观点不必修订,文字还是应该修订一下,引文重复和立论重复...
评分《晚清的士人与世相》记述了从晚清到民国初年的知识分子在时代变革中的跌宕起伏。维新、改良、革命、共和、无政府、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纷繁的思想流派背后是一群群传播时代先声的知识分子。晚清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剧烈的变革。不论是传统士人,还是新生的知识分子,都...
评分 评分收录《晚清的士人与世相》中张东荪的一段论述: “第一,社会革命必起于富之分配不均,而不能起于富之一班(般)的缺乏。盖贫乏太甚,则一切举动皆不能实行。譬如直接行动之罢工等,决非十分贫乏之工人所能为。第二,贫乏之可患甚于不均,不均可由重新分配之法于短时间内救正...
清末民初,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深入人心,或者说,士人所误解的天演论深入人心。它有两个维度,一个是给了所有的失败以解释,这种解释其实是人们熟悉的配方,只不过天命变成天演,五德终始变成了优胜劣汰。这仍然是一种能将人事关联上世界根本规律的理论,这样的结构无论何时都极富吸引力,尤其是它还能给予实绩,就是它的第二个维度,它提供了胜利的路径。进化论所暗示的进步观,可以让我们知晓什么才是最先进之所在,提供了一跃功成的可能。这变成了晚清以来,士人心心念念的故事。
评分清末民初,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深入人心,或者说,士人所误解的天演论深入人心。它有两个维度,一个是给了所有的失败以解释,这种解释其实是人们熟悉的配方,只不过天命变成天演,五德终始变成了优胜劣汰。这仍然是一种能将人事关联上世界根本规律的理论,这样的结构无论何时都极富吸引力,尤其是它还能给予实绩,就是它的第二个维度,它提供了胜利的路径。进化论所暗示的进步观,可以让我们知晓什么才是最先进之所在,提供了一跃功成的可能。这变成了晚清以来,士人心心念念的故事。
评分终于出新版了
评分2019第十九本:作者的史观也许确实是能力有限的,而且这个题材也很难有新意,一篇篇文章也很少有关联,为数不多的亮点也许就是作者孜孜不倦搜寻材料的态度...资本主义言利,民生主义言义,孙中山半生契而不舍于用近代文明造民生主义,走的正是一条化利为义的路
评分内有签名 着实稀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