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序
本书原名Language in Thought and Action,它所讨论的问题属于语义学范畴。语义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在我们中国,不但知道这是一门什么学问的人很少,甚至很多人连这门学科的名字都不曾听过。照常理来说,我们一定会觉得,这样一门冷僻而陌生的学问与我们一定是格格不入。可是,这本书却绝对是个例外,读起来津津有味,一点儿也不枯燥。这固然要归功于作者“深入浅出”的写作技巧,同时我们也要感谢译者的译笔灵活通达。在改用中国古诗词代替原书例句这一点上,译者更是功不可没。
虽然我们对这门学问很陌生,可是书中讨论的问题却是我们时时刻刻都会碰到的问题。作者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想告诉人们“怎样说话、怎样听话”,话说对了有什么好处,话说错了有什么不好、会惹出什么祸,把话说好是如何重要;也许有人会对此感到惊讶;我们既能读又能写,还要学说话吗?我们一出生就牙牙学语,学到如今还不够吗?谁不会说话,还学它干吗?还要读者本书?且慢,恐怕最需要读这本书的人便是那些自以为早已会说话的人。你究竟会不会听话呢?会不会说话呢?恐怕得看完这本书才能有一个比较可靠的答复。
这本书所说的“话说”或“语言”也包括“文字”在内。第八、九章实则是在告诉我们怎样协作。对爱好写作的读者朋友来说,本书无疑具有更大的意义。
塞缪尔·早川(Samuel Hayakawa, 1906-1992),日裔美籍语言学家、心理学家、作家、政治家;旧金山州立大学英语教授,1968年任代理校长;1977-1983年间任美国参议员。本书为其代表作。
艾伦·早川(Alan Hayakawa),1974-1989年为报社记者,1992-2008年为网站编辑,现为自由撰稿人。
5⭐是想提高本書平均分!+有些地方還沒完全整明白並且以後有空會再讀一遍。 文學院的很多學生都討厭那種很理科的、“如果讓程序員來學可能更合適”的語言學的課程,但是這本書挺通俗易懂的,就連嘲諷都是那種可愛的揶揄!前半部分介紹了一些語言學的基本概念,後半部分從社...
评分这是一本接近完美的书。逻辑清晰,循循善诱,实例生动,惜字如金,重要观点使用加粗字。其中肯定有译者不小的功劳,译者多半是一位对语言学相当有研究的朋友。 从结构上,虽然本书分为两编,但我把本书理解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语言的出现的原因 语言的表现形式 语言的基本分类...
评分最喜欢的一句话:“除非一个人知道要在经验里找寻什么,否则他的经验往往会对他毫无意义。” 正值特殊时期,这本书来的恰到好处。 牛1不等于牛2不等于牛3... 这句简单的话就大大减轻了我这段时间由疫情、舆论、家庭关系引起的种种不适。 语言真的太重要了,又太容易被忽视了。...
评分早川是一个很有趣的人,他喜欢引用中国的经典文赋。于语言研究也多有洞见。cclee推荐我们读他的第十章,抽象的阶梯,从母牛阿花讲起,讲到概念的抽象层次。大抵跟中国的名家所言白马非马之说相类似。 这当然不是他的首创,也没有什么过多的韵味。然而接下去,他的分析就很有意...
评分说起语言,我们都不陌生。我们活在一个语言的世界里。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语言的沟通。我们举个例子,同样是约会女孩子,有的男生会直接问“你的兴趣是什么”。但是双方刚认识,这样宽泛的问话很可能让对方感到无从作答,约会也陷入“尬聊”的局面。如果是会说话的男生...
作者说了 寒暄无聊的话语 其实也是有用的 维系人情世故 比如仪式性的语言的好处 就是加强社会的团结——特别是学者 书呆子 要注意不要觉得是废话 ┓(´∀`)┏
评分这本书三观太正了。
评分这书估计再晚几年会被封……
评分翻译抢戏
评分这本书三观太正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