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的邀請

語言學的邀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學齣版社
作者:塞繆爾·早川 Samuel Hayakawa
出品人:
頁數:299
译者:柳之元
出版時間:2015-7
價格:48.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301259702
叢書系列:大學的邀請
圖書標籤:
  • 語言學
  • 語言
  • 思維
  • 認知
  • 語義學
  • 文化
  • 社會
  • 語言學
  • 語言學
  • 邀請
  • 學習
  • 基礎
  • 認知
  • 溝通
  • 文字
  • 結構
  • 研究
  • 應用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編者序

本書原名Language in Thought and Action,它所討論的問題屬於語義學範疇。語義學是一門新興學科,在我們中國,不但知道這是一門什麼學問的人很少,甚至很多人連這門學科的名字都不曾聽過。照常理來說,我們一定會覺得,這樣一門冷僻而陌生的學問與我們一定是格格不入。可是,這本書卻絕對是個例外,讀起來津津有味,一點兒也不枯燥。這固然要歸功於作者“深入淺齣”的寫作技巧,同時我們也要感謝譯者的譯筆靈活通達。在改用中國古詩詞代替原書例句這一點上,譯者更是功不可沒。

雖然我們對這門學問很陌生,可是書中討論的問題卻是我們時時刻刻都會碰到的問題。作者寫這本書的主要目的是想告訴人們“怎樣說話、怎樣聽話”,話說對瞭有什麼好處,話說錯瞭有什麼不好、會惹齣什麼禍,把話說好是如何重要;也許有人會對此感到驚訝;我們既能讀又能寫,還要學說話嗎?我們一齣生就牙牙學語,學到如今還不夠嗎?誰不會說話,還學它乾嗎?還要讀者本書?且慢,恐怕最需要讀這本書的人便是那些自以為早已會說話的人。你究竟會不會聽話呢?會不會說話呢?恐怕得看完這本書纔能有一個比較可靠的答復。

這本書所說的“話說”或“語言”也包括“文字”在內。第八、九章實則是在告訴我們怎樣協作。對愛好寫作的讀者朋友來說,本書無疑具有更大的意義。

著者簡介

塞繆爾·早川(Samuel Hayakawa, 1906-1992),日裔美籍語言學傢、心理學傢、作傢、政治傢;舊金山州立大學英語教授,1968年任代理校長;1977-1983年間任美國參議員。本書為其代錶作。

艾倫·早川(Alan Hayakawa),1974-1989年為報社記者,1992-2008年為網站編輯,現為自由撰稿人。

圖書目錄

第一編 語言的功用
第一章 語言與生存
第二章 符號
第三章 報告用的語言
第四章 前後文
第五章 有助於社會團結的語言
第六章 語言的雙重任務
第七章 控製社會的語言
第八章 傳達感情的語言
第九章 藝術和激蕩的情緒
第二編 語言和思想
第十章 我們是怎樣得到知識的
第十一章 捕風捉影
第十二章 分類
第十三章 二元價值觀點與多元價值觀點
第十四章 一團糟
第十五章 老鼠和人
第十六章 走嚮內心和外界的秩序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这是一本接近完美的书。逻辑清晰,循循善诱,实例生动,惜字如金,重要观点使用加粗字。其中肯定有译者不小的功劳,译者多半是一位对语言学相当有研究的朋友。 从结构上,虽然本书分为两编,但我把本书理解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语言的出现的原因 语言的表现形式 语言的基本分类...  

評分

这本书是一位学德语的朋友推荐给我的,因为硕士学习内容涉及到语言学,我也属于从小对语言很感兴趣的小同学,所以欣然的接受了这一份语言学的邀请。 语言学,听起来可能是一个很枯燥的学科,所以这本书的内容是不是很无聊,像老师在大学里讲高数那么让人昏昏欲睡呢(我是理科生...  

評分

評分

我在《语言与人生》之前,能一鼓作气地读完一部专著的经历屈指可数,却还是对这样一部有关冷僻、陌生的学问——字义学——的专著爱不释手。读前,自己连“字义学”三个字都闻所未闻,不要紧,读时,并非所有的概念都能理解到位,不要紧,读后,对全书的脉络也没能梳理清晰,也...  

評分

5⭐是想提高本書平均分!+有些地方還沒完全整明白並且以後有空會再讀一遍。 文學院的很多學生都討厭那種很理科的、“如果讓程序員來學可能更合適”的語言學的課程,但是這本書挺通俗易懂的,就連嘲諷都是那種可愛的揶揄!前半部分介紹了一些語言學的基本概念,後半部分從社...  

用戶評價

评分

非常入門好讀的一本書。就是文內一些被主觀替換的中國例子感覺怪怪的,上文還是美國小報,下文就是中國老太太的“惡有惡報”。想知道這種替換符閤翻譯的原則嗎?

评分

這書估計再晚幾年會被封……

评分

這書估計再晚幾年會被封……

评分

在颱灣遇到譯本《語言與人生》的時候瀏覽瞭幾個小節,嫌書貴就放下瞭,迴來後老師們又推薦纔不緻於錯過。破我當下妄執的一本書,最後幾章犀利,灌輸多元價值和實用主義,以後給喜歡的人推薦。|| 報告—推論—判斷;說明性含義—感動性含義;“我們所謂的‘瞭解’,事實上就是要使世界給我們的印象能有一種秩序”;“定義對於一般事物一點也不能說明什麼東西。它們隻能描寫大傢的言語習慣”;先入之見是一種原型;“從來沒有離開過齣發點”、“毫無根據的、非常容易‘幻滅’的自信心”、“非常富有陶醉於自己言論中的能力”、“假知識”、“講話太多”;不是“思考得更多”,隻不過是“思考的效率更高”;不可能“完全瞭解”,而是“來自內心的dynamic security”;“迷失瞭的孩子”—“父母親記號”。

评分

原作名Language in Thought and Action,很好的語言學入門書,譯者非常勇敢地將原著中涉及的英文語境的例子,自行替換成瞭中文典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