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政治学 国家理论 历史社会学 历史 比较政治 政治哲学 东方编译所译丛 马克思主义
发表于2025-02-11
国家与社会革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作者
西达·斯考切波
女,1947年5月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的底特律市。1969年获密歇根州立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76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毕业以后先后执教于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先后出版过《国家与社会革命——对法国、俄国和中国的比较分析》、《现代世界中的革命》、《保护士兵与母亲》等专著。曾任美国社会科学史协会主席(1996年)、美国政治科学学会主席(2001—2003年),哈佛大学教授。
译者
何俊志,男,1973年生于四川平昌。1993—2000年就读于厦门大学政治学系,2000—2003年就读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获政治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选举与议会制度。
王学东,男,1974年生于山西,1996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分别于1999年、2004年获得南开大学法政学院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政治理论、中国外交。
革命的本质特征是给一个国家带来根本性的结构转型。 通过比较法国、俄国、中国的革命,以及英国、日本的反面案例,发现在激烈的国际军事竞争压力下,一旦国内爆发政治危机,同时农村存在使得农民团结起来的组织基础,两个条件综合起来,革命的浪潮就会冲破旧政权薄弱的堤坝。 革命领袖们并不是根据意识形态来建设新国家,而是在当时种种客观条件提供的可能性中,才能施展拳脚。
评分除了法国的部分由于缺少历史知识读起来有点困难,到了俄国中国就越来越轻松。可以说,至少有关中俄两国论述是比较精彩的。结论部分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论断,和接触过的一位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老师(哲学出身)的观点不谋而合,很有意思。
评分除了法国的部分由于缺少历史知识读起来有点困难,到了俄国中国就越来越轻松。可以说,至少有关中俄两国论述是比较精彩的。结论部分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论断,和接触过的一位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老师(哲学出身)的观点不谋而合,很有意思。
评分革命的本质特征是给一个国家带来根本性的结构转型。 通过比较法国、俄国、中国的革命,以及英国、日本的反面案例,发现在激烈的国际军事竞争压力下,一旦国内爆发政治危机,同时农村存在使得农民团结起来的组织基础,两个条件综合起来,革命的浪潮就会冲破旧政权薄弱的堤坝。 革命领袖们并不是根据意识形态来建设新国家,而是在当时种种客观条件提供的可能性中,才能施展拳脚。
评分革命的本质特征是给一个国家带来根本性的结构转型。 通过比较法国、俄国、中国的革命,以及英国、日本的反面案例,发现在激烈的国际军事竞争压力下,一旦国内爆发政治危机,同时农村存在使得农民团结起来的组织基础,两个条件综合起来,革命的浪潮就会冲破旧政权薄弱的堤坝。 革命领袖们并不是根据意识形态来建设新国家,而是在当时种种客观条件提供的可能性中,才能施展拳脚。
一、梳理:社会革命的演进类型与原因 对于我来说这本《国家与社会革命》是一本读起来令人振奋的学术专著,它拥有宏大的历史叙事,但是并不因此显得繁琐铺陈,斯考切波通过结构性的视角和历史比较的方法,将近代史上三场宏伟的社会革命进行对比,分析了其发生的原因,也...
评分 评分上学期修“比较政治经济学”课的时候总听朱老师和同学提到斯考切波的《国家与社会革命》,于是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欲。从图书馆借出来两次,但都因为当时上课任务比较重加上还有很多事要干而放弃了,这次终于下定决心拿出两天时间将之看完。这本书是斯考切波在哈佛大学的博士...
评分 评分作者在此书中,尝试构建一套完整的解释机制以说明结构性因素如何产生革命以及引导革命的最终走向。在开篇时,作者便集中说明了本书所采用的三个分析原则和一个方法论视角。作者强调在进行革命分析时应当采取“非意志论”的结构性视角,不能将革命仅仅视作群众革命意图作出的选...
国家与社会革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