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在就义前夕写下《多余的话》,全文两万余字,总标题后引《诗经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作为题记。正文共列7个标题:何必说——代序、“历史的误会”、脆弱的二元人物、我和马克思主义、盲动主义和立三路线、“文人”、告别。《多余的话》的独特价值就在于他的坦诚与真实,读者从中看到了一个立体的“人”。文中表达的个人际遇感受,与时代的革命洪流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冲突,给后人留下了不同解读的历史谜题,也曾给他身后造成了诸多误解与政治的余波。
瞿秋白(1899-1935),号熊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作家,文学评论家。瞿秋白精通俄语,颇有才气,翻译了许多俄语文学、政治著作,是第一个把《国际歌》翻译成中文的人。瞿秋白与鲁迅有着很深的交往,其被捕后鲁迅曾想方设法委托人营救。瞿就义后,鲁迅叹息良久,说:“瞿若不死,译这种书(指《死魂灵》)是极相宜的,即此一端,即是判杀人者为罪大恶极。”并带病编校了瞿的遗著《海上述林》。瞿秋白另著有《赤都心史》《饿乡纪程》等。
多年前,当我还不曾涉足共和国史研究的时候,就读到过历史学家周一良写的一份很简单的自传。周先生的自传用了一个在我看来十分贴切的标题:“毕竟是书生”。 自传出来后,引起了不少人的批评。批评者大都不喜欢周先生用的这个标题,认为周这是把自己当年加入“梁效”写作组...
评分《多余的话》中的悲剧,表面上看是人没有选择合适自己的道路,徒费了不多的精神。似乎革命与文艺,仅仅是与性格相关,可以选择亲和的道路。更有人说,伟大的革命家有的也是很好的文艺家。 在《多余的话》絮絮的表述里,我看到真实而细微的“人性”。 “从我的一生,也许可以得...
评分对于这本书,三十岁之前的人读到的是激情,三十岁之后的人读到的是反省。 在格瓦拉成为激情符号的年代,你读格瓦拉,我读瞿秋白。 他有格瓦拉一样坚正的革命操守,又有大知识分子悲悯的人文反思。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素质”,是学徒出身的向忠发、会变戏法的顾顺章永远没...
评分瞿秋白,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一个听上去十分陌生的名字,即便是在电影《秋之白华》热播之后。对瞿秋白的最初印象,也是薄雾淡淡,一本残旧发黄的《瞿秋白文集》,一张漫卷书生,帅气逼人的历史照便是全部。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当他已决定了“舍生...
评分摘要:“……我二十一、二岁,正当所谓人生观形成的时期,理智方面是从托尔斯泰式的无政府主义很快就转到了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或是主义,这是一种思想方法——所谓思路;既然走上了这条道路,却不是轻易就能改换的。而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是无产阶级的宇宙观和人生观。这同我潜...
误入的历史进程的目标,竟是推翻自己所属的阶级,所以在滑稽剧落幕时,还念念不忘中国豆腐。
评分一为文人,便无足观。《多余的话》一辑真诚而令人唏嘘不已,其他篇目真是不知所以然。
评分20160210 重要的发现!qu先生。引:其实,最理想的世界是大家不要争论,“ 和和气气的过日子”。 然而,世人大多并非此想法。 170921重读. 与陀氏一样 再次对我敲响了警钟.
评分一为文人,便无足观。《多余的话》一辑真诚而令人唏嘘不已,其他篇目真是不知所以然。
评分大革命时期左翼青年内外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