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瞿秋白 文学 历史 中国近代史 现代文学 中国文学 中国友谊出版社 中国历史
发表于2025-02-14
多余的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瞿秋白在就义前夕写下《多余的话》,全文两万余字,总标题后引《诗经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作为题记。正文共列7个标题:何必说——代序、“历史的误会”、脆弱的二元人物、我和马克思主义、盲动主义和立三路线、“文人”、告别。《多余的话》的独特价值就在于他的坦诚与真实,读者从中看到了一个立体的“人”。文中表达的个人际遇感受,与时代的革命洪流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冲突,给后人留下了不同解读的历史谜题,也曾给他身后造成了诸多误解与政治的余波。
瞿秋白(1899-1935),号熊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作家,文学评论家。瞿秋白精通俄语,颇有才气,翻译了许多俄语文学、政治著作,是第一个把《国际歌》翻译成中文的人。瞿秋白与鲁迅有着很深的交往,其被捕后鲁迅曾想方设法委托人营救。瞿就义后,鲁迅叹息良久,说:“瞿若不死,译这种书(指《死魂灵》)是极相宜的,即此一端,即是判杀人者为罪大恶极。”并带病编校了瞿的遗著《海上述林》。瞿秋白另著有《赤都心史》《饿乡纪程》等。
一个书生,还太年轻…… 自己的价值理念还在混沌中,就急于以救世主的姿态去救赎大众,难免不迅速遁入自我幻灭的情境中。
评分至少是《多余的话》值得一读,看到"告别"很感动的,人之将死,其言也真,他是无论如何都不想枉担"烈士"的虚名去的。明明是一个书生,但为时所驱,粉墨登场,主持大局,终于可以卸妆谢幕了,永恒的休息。明知自己不了解生活,但也懒怠去走进"话不投机"的现实生活。瞿秋白提了一个很棒的问题,为什么读书人一定要治国平天下呢?这不禁让我想到老杨了,明明只想做个天下太平拿拿退休金的历史学家,但还是被众生推到那个位置上,前有莱皇,后有垃圾组织,最终半路殉职。 瞿秋白如果知道,后来他的遗书最后还是散布开了。后世的人,理解了他。他应当是喜悦的。 七月最后一个下午,在一家死亡芭比粉的汉堡咖啡店读完。
评分20160210 重要的发现!qu先生。引:其实,最理想的世界是大家不要争论,“ 和和气气的过日子”。 然而,世人大多并非此想法。 170921重读. 与陀氏一样 再次对我敲响了警钟.
评分真话会暴露出一个人真实的性情,对很多人来说这是多余的,所以叫多余的话。造神、被造神,还有什么要背负时代的责任等等,这都是说给别人听做给别人看的,说多了,也同样是多余的话。革命者在未找到“正确”的道路之前会不会迷茫?会。不会迷茫的,一种是造反派,一种是野心家,这两种人想的只是往上爬,所以不会迷茫。散论的文章基本上都收录在鲁迅的几个集子中,这也导致了很多人误以为《最艺术的国家》是鲁迅写的
评分大革命时期左翼青年内外照
看内封上秋白的照片,文静洒脱,书卷浓浓。在牺牲前还能念着中国最好吃的是豆腐的人,心地也应该是柔软的吧。怎会卷进20年代末期的政治绞肉机中。恕我不敬,昨天在报纸上看到刘心武的一篇短文,提到在1928年,孙维世的父亲在上海龙华被国民党残忍腰斩。革命哪是风花雪月?分明...
评分《多余的话》,足够蛊惑。 如果,只读该书前八篇文章,我想,读者如你,和许多人一样都会惊叹:“与其格瓦拉,不如瞿秋白;与其一味革命,不如革命中反思,反思中革命。” 好吧,照着瞿秋白临终的反思:“因为‘历史的误会’,我十五年来勉强做着政治工作……在当时是形格势禁...
评分全球有二十亿人眼光在看英国王子威廉和平民王妃凯特的婚礼,仿佛这是不平和世界的冲喜和强心剂,不管是什么样的时代,人们依旧有个王子与公主的童话情结,灰姑娘的梦想,只要还相信爱。 但我的眼光在这本书上:瞿秋白的《多余的话》(足本)。瞿秋白是我心中的王子,一直...
评分建国后的家庭,但凡家中有书柜的,必有领袖文集。没有有德国的大胡子,也有俄国的小个子,当然最最少不了中国的大瘊子。六十年来一甲子,去年烟花特别多。收拾书柜,当年的“红宝书”仍在,只是常年少人摩挲,竟郁闷得微微泛黄,有如尿渍。而新华书店照卖“红宝书”,翻开...
评分瞿秋白之死,一种政治同一种文化交相抵触过后在历史上留下来的痕迹。 到那时还可以看得清那个绝灭着的黑夜。偶像在走下神坛的那一瞬间,生命在荣誉和崇高面前黯然失色贬值,一朵花叹息着飘落在案头上的时候,我仍可以像抓住一个梦似的捕捉...
多余的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