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李泽厚先生思想史论三部曲的第一部,乃其代表作。作者从剖析孔子仁学开始,提出中国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问题,认为血缘、心理、人道、人格为四大因素,孟、荀从内、外两方面展现以光辉为个体人格和伟大的人类特征,而以实用理性、乐感文化为内部精神。本书并以此贯穿论说了自先秦至明清的各种主要思潮、派别和人物。其中着重论证了中国的辩证法是“行动的”,而非“思辩的”,论说了秦汉时期所形成的具有机反馈机制的“天人感应”宇宙观流传至今,庄子、禅宗的哲学是对人生作形上追求的美学,宋明理学作为道德形而上学仍具有重要价值,以及在明清时期思想中“内圣”与“治法”已出现分离,标志着中国式的政教合一将逐渐动摇,认为这是走向近代的重要趋向,等等。
李泽厚,著名哲学家,湖南长沙人,生于1930年6月,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
在七十年代末,李泽厚完成了《批判哲学的批判》后,开始将视角转向中国,开始了美学和思想史研究,分别写出了《美的历程》和三部中国思想史论。如果用康德的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的结构分析的话,《批判哲学的批判》属于认识论,三部思想史论属于伦理学,而美学三书自然是美学...
评分图书馆随手拿到的一本书,竟然让自己在 996 之余,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认真读完,手打了4千多字的摘抄,读书人的快乐,大概就在于此——好书如烟海,足够对付一生的时间。 今天读到结尾,想起了之前看木鱼解说《三国演义》的尾声那段评语——"古往今来,中国人也迷信鬼神,但内心...
评分第一, 原典儒学是一个达到很高成熟程度的理论,从现在的角度看,是一种原始的圆满。它的超强稳定性能够给整个社会体系提供整体上最大的安全感效用; 第二, 儒学被中国民族最终接纳和秦汉的大一统相关。达成统一后的封闭社会,相对更加需要一个稳定性最强的伦理体系。如果中国...
评分图书馆随手拿到的一本书,竟然让自己在 996 之余,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认真读完,手打了4千多字的摘抄,读书人的快乐,大概就在于此——好书如烟海,足够对付一生的时间。 今天读到结尾,想起了之前看木鱼解说《三国演义》的尾声那段评语——"古往今来,中国人也迷信鬼神,但内心...
评分很少能读到让人耳目一新的书,这本书就是其中一本。 读完这本书后,整整让我思考了一个多星期,很多以前建立起来的知识框架完全被打乱,完全是一种全新的观点。 有个人对我说,读了这本书以后觉得里面有类似康德、存在主义等西方哲学的影子。呵呵,他可能不知...
研究思想史之骨架已有,待填充血肉也! 几个基本点1.中国古代思想史,实则儒学之变迁史。魏晋玄庄之学,亦是因逆反儒学而起;2.儒学之发展大致历程为:追索氏族社会之民主精神—伦理上之人的本性—外儒内法—天人合一之谶纬学说—理学心学—经世致用;3.离不开生发之土壤。
评分能帮助我们对中国古代思想有一个宏观和系统的把握,也对我们了解自我民族意识有很大启发。
评分中国思想史的一部入门读物,因为作者深厚的哲学功底而十分有意思。作者系统而又粗略地描述了中国古代重要思想流派的历史(儒学为主),脉络清晰,条例分明,深入浅出。对于了解中国思想发展的历史十分有帮助。
评分读了三遍,想借此对中哲在一段时间内一劳永逸。
评分研究思想史之骨架已有,待填充血肉也! 几个基本点1.中国古代思想史,实则儒学之变迁史。魏晋玄庄之学,亦是因逆反儒学而起;2.儒学之发展大致历程为:追索氏族社会之民主精神—伦理上之人的本性—外儒内法—天人合一之谶纬学说—理学心学—经世致用;3.离不开生发之土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