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的反哲学

维特根斯坦的反哲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漓江出版社
作者:[法] 阿兰·巴迪欧
出品人:
页数:128
译者:严和来 译
出版时间:2014-12
价格:2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0768591
丛书系列:漓江西学·子午线译丛
图书标签:
  • 哲学
  • 维特根斯坦
  • 阿兰·巴迪欧
  • 阿兰·巴丢
  • 西方哲学
  • 巴迪欧
  • 法国
  • 漓江西学·子午线译丛
  • 维特根斯坦
  • 反哲学
  • 语言哲学
  • 逻辑
  • 思想史
  • 西方哲学
  • 分析哲学
  • 哲学批判
  • 认识论
  • 思维模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巴丢虽然在维特根斯坦研究方面不是长期投身其中的专家,他对维特根斯坦的阅读和认识也不能说是足够严谨和全面,但他将维特根斯坦放入这样一个反哲学家谱系的做法,为理解维特根斯坦提供了新的视角,投下新的亮光,尽管这亮光不乏尖锐的批判。巴丢的批判虽然具有争议性,但他强大的哲学思辨力仍然保障了他的论证在一定范围内足以自圆其说,并颇具说服力,值得细读。

阿兰•巴丢将西方思想史上几位具有特殊意义的思想家称作“反哲学家”,他们是圣保罗、帕斯卡、卢梭、克尔恺郭尔、尼采、维特根斯坦和拉康,由此构成了巴丢的反哲学家系列。本书即对“反哲学家”之一维特根斯坦的专门研究。巴丢将研究锁定在维特根斯坦的前期代表作《逻辑哲学论》,详尽探讨了维特根斯坦在逻辑、数学和语言上的开拓,以及他对传统哲学话语的颠覆,并从一种“潜在本体论”的角度对维特根斯坦的行动的“反哲学”进行了质疑,引人深思。

作者简介

阿兰•巴丢(Alain Badiou),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作家、政治活动家。1937年出生于法属摩洛哥,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参加过阿尔都塞的学习小组,曾深受雅克•拉康的影响。1999年起任教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曾担任哲学学科主席,在逻辑、数学和马克思主义等多方面均有深入研究。巴丢绝非书斋中的哲学家,有着激进的政治思想,在参与左派政治组织的社会活动方面不遗余力。作为一位高产的思想者,他已有数十部著作问世,如《主体理论》《存在与事件》《世界的逻辑:存在与事件2》《德勒兹》《圣保罗》《袖珍先贤祠》《哲学宣言》《第二哲学宣言》《法国哲学的冒险》等。

目录信息

阿兰·巴丢的维特根斯坦(中译本前言)
引言
维特根斯坦的反哲学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李文倩 一个关于剧场的隐喻,根植于人们对哲学的理解之中。在古希腊,参加公共活动,是常有的事,剧场只是其中之一。而到剧场之中的人,大致有这样几种:一种是演员或参赛者,他们投身于竞争性的活动之中,追逐荣誉展现卓越;一种是看台上的观众,他们不参与竞争,是整个活动的...

评分

李文倩 一个关于剧场的隐喻,根植于人们对哲学的理解之中。在古希腊,参加公共活动,是常有的事,剧场只是其中之一。而到剧场之中的人,大致有这样几种:一种是演员或参赛者,他们投身于竞争性的活动之中,追逐荣誉展现卓越;一种是看台上的观众,他们不参与竞争,是整个活动的...

评分

李文倩 一个关于剧场的隐喻,根植于人们对哲学的理解之中。在古希腊,参加公共活动,是常有的事,剧场只是其中之一。而到剧场之中的人,大致有这样几种:一种是演员或参赛者,他们投身于竞争性的活动之中,追逐荣誉展现卓越;一种是看台上的观众,他们不参与竞争,是整个活动的...

评分

李文倩 一个关于剧场的隐喻,根植于人们对哲学的理解之中。在古希腊,参加公共活动,是常有的事,剧场只是其中之一。而到剧场之中的人,大致有这样几种:一种是演员或参赛者,他们投身于竞争性的活动之中,追逐荣誉展现卓越;一种是看台上的观众,他们不参与竞争,是整个活动的...

评分

李文倩 一个关于剧场的隐喻,根植于人们对哲学的理解之中。在古希腊,参加公共活动,是常有的事,剧场只是其中之一。而到剧场之中的人,大致有这样几种:一种是演员或参赛者,他们投身于竞争性的活动之中,追逐荣誉展现卓越;一种是看台上的观众,他们不参与竞争,是整个活动的...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一次看到有人从风格的角度解读维特根斯坦

评分

在pRq之中,p与q是实在的,而R不是。逻辑哲学论入门读物。ps :某正太自己都看不懂还骗我来看

评分

于是,我懂一些维特根斯坦了。

评分

巴丢对《逻辑哲学论》的一个批判性导读,并顺带表达了对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厌恶。“反哲学”这一概念勾连了帕斯卡尔、卢梭、克尔凯郭尔、尼采、维特根斯坦和拉康,指出了他们在姿态上的相同之处;反哲学有三个特点:1、对哲学陈述进行语言的逻辑的谱系的批判,对真理范畴的消解,对哲学的理论建构的企图的消解;2、哲学是行动而不是关于真理的虚假的谎言;3、它是一种极端的革新行动,是超哲学的或去哲学化的。这种“反”的姿态似乎可以为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找到历史深处的痕迹。

评分

重新标注一次是像修改原来的一些看法:我觉得这里比较直接的一个批判就是指出维氏把数学最终的指向理解成“求等",但是只说维氏自己的意思应该不是这样的。但是确实很多人在理解维特根斯坦的时候都理解为表象上的求等。实际上这里并不是“求等”,而是“求同”,求同可以存异,求等就只是求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