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性第一书,中国版的《菊与刀》!
这是一部湮没百年的社会学经典译著,作者明恩溥在二十多年审慎研究和大量观察的基础上,生动概括、描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现实和中国人的性格特征,其观点客观犀利。以前的人是怎样的?别人眼中的我们又是怎样的?今天的中国由何而来?几百年时间里中华民族经历了哪些伟大而深刻的变化?了解和思考这些,对个人的自省自觉,甚至对民族的振兴发展,都是非常有必要且有益的。
美国罗斯福总统最喜欢的枕边书,鲁迅、林语堂、柏杨也深受其影响。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明恩溥(Arthur Henderson Smith,1845—1932) 成为了美国在华最为著名的传教士之一。他的几本有关中国的著作,例如《中国文明》、《中国人的素质》、《中国乡村生活:社会学的研究》、《中国在动乱中》等,在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风行一时, 对西方世界的中国观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无论是研究来华传教士和近代中美关系,还是西方近代的中国学与中国观, 他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人物。
除了非常非常熟悉中国的国情,明恩溥也十分了解和关注中国民众的生存状况。1906年,他向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建议,将清王朝支付给美国的“庚子赔款”用来在中国兴学、资助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这直接促成了后来清华大学和协和医院的建立。
中国人,近百余年来,意识形态和统治阶层不停轮换,但其根本性格却一直根深蒂固,从未改变。所以,尽管此书写于上上世纪末期,100多年过去了,你仍会觉得,它写的竟然就是今天。
评分这是一本鲁迅先曾极力推荐过的书。 读过之后我 想了很多,在此与大家交流。 书中的主要思想,说穿了就是对两中文化的对比,最后得出的结论当然是那个已经被我们完全接受的,西方文明优于中国文明,中国人有劣根性。 这样的话我们已经认定为真理,并且将其作为中国之所以贫穷...
评分 评分作为一个在中国山东生活了多年的美国传教士,他对中国人素质的评价可谓贴切而中肯。读过这本书会发现,中国国民素质中最基本的一些因子,在今日仍然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解释很多现象和问题。 另外,明恩傅在痛批中国人各种陋习的同时,也深爱中国这一方土地和人们。...
评分这是一本鲁迅先曾极力推荐过的书。 读过之后我 想了很多,在此与大家交流。 书中的主要思想,说穿了就是对两中文化的对比,最后得出的结论当然是那个已经被我们完全接受的,西方文明优于中国文明,中国人有劣根性。 这样的话我们已经认定为真理,并且将其作为中国之所以贫穷...
相比明恩溥原著,这本加入了鲁迅林语堂等大师的著作片段,编辑用心了,必须给赞!明恩溥这书写得相当早了,至今读来还有相当一部分中枪,一个世纪了啊!当初鲁迅等一代知识分子想改造国民性,失败至今,可见这其中的根深蒂固,冰山深沉!当初看《菊与刀》抱着欣赏的态度,看这本因为关乎自己,一点也不欣赏了!
评分观察细致
评分忙里偷闲读完一本闲书,开开心心ヾ(^▽^*)))
评分帮助我们更加了解中国。存在的,消逝的,永恒的国民性
评分读完四书,反而对儒学产生了更多疑问,再对照《中国人史纲》,顿生错乱之感。何以倡导仁义礼智信的儒家会让中国在历史的怪圈内杀个几进几出? 子曰“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邦无道时,若儒门弟子都隐了,邦又是如何有道的?有道了就出来做官,来摘果子吗?圣人之学不是明知不可而为之吗?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义,就是做正确的事,不必信的言又何必要说出来?不必果的行又何必要做出来?既然说了又不必信,做了又不必果,这能算做“义”吗? 读《大国与小民》,略有所解。此书观察入微,鞭鞭见血,第二十六章所引花之安“儒学缺陷与失误”二十四条,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颇有可观之处。 此书又名《中国人的素质》、《中国人的气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