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Jorge Luis Borges, 1899—1986),享譽世界的阿根廷詩人、作傢、翻譯傢。西語美洲文學之父,創作風格深邃、博學,獨樹一幟,尤以融現實於虛構而臻於神秘的迷宮式構思著稱,對世界當代文學創作及文藝批評均有重大影響。
1976年, 博爾赫斯在印第安納大學參加瞭一係列有關他的生平與創作的對話活動。1980年春,他作為帕登教授重返印第安納,度過瞭一個月的時光。他還訪問瞭芝加哥、紐約和波士頓,一路上邊走邊談。本書為這兩次美國之行中接受訪談的記錄結集,共十一篇對話,涉及博爾赫斯對時代、宗教、哲學、文學和寫作的諸多觀點。
博爾赫斯的性格與談吐,至少同他的作品一樣意味深長,富於機智。在生命的最後幾十年,他遊走四方,口授詩歌、寓言和故事。在旅行和閑談中,他發展齣一種特殊的口頭文學。博爾赫斯作品中無處不在的主題,耄耋之年爐火純青的思想,交織閃耀在這十一篇談話中,使人得以一窺這位文學巨擘的心靈堂奧。
本書為博爾赫斯、巴恩斯通、西川三位詩人一次跨越時空和語言的詩藝閤作。西川自1980年代開始譯介博爾赫斯,二十年後重校精譯,修訂新版。編者巴恩斯通三十年後新作“後記”,重新評價博爾赫斯的文學遺産。
威利斯•巴恩斯通(Willis Barnstone),詩人、學者、翻譯傢,1927年生於緬因州劉易斯頓,先後就讀於鮑都因學院、哥倫比亞大學和耶魯大學,退休前為印第安納大學比較文學教授。曾於1975–1976年執教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1984–1985年作為富布萊特教授執教於北京外國語學院。齣版著作四十餘種,曾獲艾米莉•狄金森詩歌奬、古根海姆基金會奬修金,兩次獲普利策奬提名。
西川,詩人、散文和隨筆作傢、翻譯傢,中央美術學院中國文學教授。曾短期任教於美國紐約大學東亞係(2007)、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寫作係(2009)。齣版有六部詩集、兩部隨筆集、兩部評著、一部詩劇。此外還譯有龐德、博爾赫斯、米沃什、蓋瑞•施奈德等人的作品。曾獲上海《東方早報》“文化中國十年人物大奬(2001-2011)”等。其詩歌和隨筆被收入多種選本並被廣泛譯介,發錶於二十多個國傢的報刊雜誌。紐約新方嚮齣版社於2012年齣版英譯《蚊子誌:西川詩選》,該書入圍2013年度美國最佳翻譯圖書奬並獲該年度美國盧西恩•斯泰剋亞洲翻譯奬。
整本书读完深感自己文学素养匮乏如黄土高坡,只能从中汲取目前能理解到的部分。也自觉若非自己能力足够强大,即使给予我与智者交谈的机会,那也只能是机会白白的浪费与流失。 博尔赫斯中年失明,他谈到“阅读”时有这样的两段论述。 1980年3月在纽约笔会俱乐部:“如果一本书...
評分博尔赫斯的谈话,总是让人感兴趣的,因为他那些迷人的短篇小说、诗歌与文论,有着无限的解读可能,而听听作者现身说法,总是胜过外人汗牛充栋的千言万语。《博尔赫斯谈话录》中的诸篇对话,与这位老人的晚年失明息息相关,最后二十多年不能亲笔书写的阶段,口述成为博尔赫斯...
評分我读书有时候是跳着读的,或者说是翻到哪页看哪页.这本书中的博尔赫斯,改变了我对于老年人的看法.呵呵,不过,对于中国的,还是没有改变. 建议还是读读他的其他作品,小说,散文,那样,你会更加惊奇于博尔赫斯的.
天堂就該是圖書館的樣子啊,真是一個睿智又謙遜還帶點兒幽默的可愛的小老頭。這本談話錄涉及瞭他對宗教、文化、哲學等諸多觀點,有一種非常強烈的幸福的共鳴感。
评分真不覺得怎麼樣,沒多少乾貨。
评分藝術無法將事物據為己有。盡管不能被占有,盡管我們永遠找不到那朵黃玫瑰或者那一隻老虎,我們卻把詞匯、象徵體、隱喻、形容詞、意象構築起來,而這些東西是存在的。這個構築而成的世界是藝術的世界,它或許同樣值得稱贊,同樣真實。如果說我們不能模仿自然,但我們依然能夠創造藝術。而這對於人,對於任何人,對於他的一生來講,也許就足夠瞭。
评分真不覺得怎麼樣,沒多少乾貨。
评分題外話,艾柯說得對,書是會相互交流的,有時候不知道究竟是讀瞭許多書,還是隻讀瞭一本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