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导论》第二版自2008年出版以来,取得引人注目的成绩,社会反响与经济效益卓越。近年来,我国宪法学理论与法治建设实践取得了诸多进展,作者根据学科最新成果与实务典型案例,保持第二版多元、立体式写作风格,融合理论讲述、评注、案例、探讨、动态、图表等多种形式于一书,修订为第三版,在内容与形式上对全书进行了创新与完善,使本书更显卓越,堪称学习宪法不可不读的优秀教材。
本书把宪法严格作为一门法律来对待,因此它在风格上和民法、刑法或行政法没有根本区别。本书具有普通法律教科书的特点。由于本书把宪法严格作为一门法律来对待,因此它在风格上和民法、刑法或行政法没有根本区别。全书将宪法学原理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介绍与比较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宪法制度。
在内容上,本书分三大部分,共八章。第一部分是概论,其中包括宪法学的基本概念,宪法的形成、发展及其思想渊源,以及宪法审查机制三章。之所以将审查机制作为概论部分,是因为发达国家的宪政经验普遍表明,宪政审查是宪法效力的必要保障;没有某种形式的宪政审查,宪法就失去了实际效力,宪法学也就成为没有意义的空头理论。因此,和前两章一样,这部分内容具有基本与普遍意义。第二与第三部分是关于宪法学实体理论。第二部分介绍国家机构,包括国家权力结构的划分,政府组织结构以及政府产生的方式三章。第三部分讨论公民权利,包括权利的基本概念和宪法保障两章。之所以把公民权利放在国家机构的后面,部分是出于循序渐进的考虑,因为“宪法”(constitution)的原始含义毕竟是指政府的组织法;部分则是因为国家权力的合理分配是保障公民权利的前提——我们所说的宪法保障,实际上是指通过政府有关部门依据宪法对公民权利实施的保障。
张千帆,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政府学博士,曾任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法律评论》主编,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以及北大法学院人大与议会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中外宪政,并在相关领域出版专著和主编教材近20部,发表论文120余篇、评论240余篇。
《宪法学导论:原理与应用――法学新阶梯丛书》,三年前的张千帆先生写的一本宪法学教材,PKU的学生们现在正在用。 特别的经历决定了这本书的与众不同。张千帆,1984在南京大学获得物理学学士之后,通过李政道博士主持的CUSPEA项目赴美留学。1989年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获得生物物...
评分作为法律专业的研究生 刚刚读完了这本宪法学导论 谈谈个人感想吧: 1 这本书很新 主要是视点很新 编排方面完全不同于其他的教材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尤其是对那些刚接触宪法学的朋友们可能比较适合入手 2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这本书不怎么样 缺乏宪法学的体系构架 读起来很顺 ...
评分声音可以消失,良知与信念永不磨灭。 《宪法学导论》作为我进入大学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读下来的教科书,放在一堆红色的教材中显得那样不伦不类。 宪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一直处于一种尴尬的存在,许多学者都认为齐玉苓案最高法的“变脸”标志着宪法司法化的失败。宪法似乎成...
评分张教授有物理学的基础而后学习法律,在美国接受教育,这本书耳目一新。中国的宪法教科书基本上没有看的兴趣,意识形态的宣传而已。 张老师的书是真正的学术教科书。 张老师提出,建立中国宪法学体系还为时过早!原因是中国基本上还没有真正的宪法判例, 《导论》中的宪法...
评分每一个在中国念过大学的人,都应该不会对中国学者编撰的那些不堪卒读的大学教材感到陌生。我曾在一本由本校教授主编的生物化学教材里读出满目诘屈聱牙的翻译腔,也直言不讳地批评过一本由学界泰斗编写的心理统计教材“麻木不仁”。我目睹过这些学者在讲台上的谈笑风生,也见识...
以前上课时就觉得这书危险了
评分没有宪政文化支持,宪法制度无法实施。既然是两条腿走路,一条腿就不会走得太远。
评分声援张师,敬礼。
评分以前上课时就觉得这书危险了
评分读书就是与作者对话,受益匪浅,绝非虚言。精读本书且深究书中的思考题,足以成为宪法学专家。书中最吸引我的,莫过于宪政审查的内容,一语惊醒梦中人,始觉当年的我竟是多么地幼稚。中国的司法改革绝对绕不开全国人大这一大关,与其关系如何处理便关系着司法改革的成败。宪政审查也好退一步的狭义司法审查也罢,美国那套学不来,能够借鉴的也只有英国这种议会至上的政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