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没有枯燥的考据,没有史料的堆砌,而是娓娓道出中国近世百年来的历史演变和人物,折射了一个现代学人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社会转型的忧虑与思考。
蒋廷黻(1895~1965),历史学家、外交家。他以史家和政治家的独到眼光,采用“重综合、重分析、重整体把握”的新方法,开启了费正清以降中国研究的范式。
这本小书所写的历史并不算长,写到孙中山病逝时就结束了。 对于不了解近代史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本很好的入门读本。尽管书中很多叙述略显粗略,但依然可见作者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独到见解。这些见解有些偏向历史唯物主义,有些则偏向领袖决定论。 全书最精彩的部分应该是在...
评分在<中国近代史>中,蒋引用了李致其枢臣之一函: "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与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当专设一科取士....” 蒋评之曰:“中国十九世纪最大政治家最具历史价值的一篇...
评分一 在我原有的印象里,林则徐是一个民族英雄。小学时便有《虎门销烟》一课文,讲的是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禁烟,于一八三九年在虎门海滩销毁收缴的英国鸦片。“他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而万古流芳,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
评分欣赏作者对近代史国家存亡的忧虑思考,开创中国近代史研究先河
评分喜欢作者对当时整个士大夫阶层的评价,还有一些代表人物如林则徐、琦善、李鸿章,以及对一些历史情节的假设及其推演。
评分如果之前有读过一些对近代两次鸦片战争及其后清政府一系列的外交内政决策做研究的相关书籍的话,这本书可能不会再提供一些新鲜的观点(当然这本书从年代上讲算是先驱者了),蒋廷黻把中国近代的窘困局面主要归结于由内而外的现代化滞后,不仅是技术上的,国民所谓“民情”和守旧思想也是中国发展的主要障碍,通篇读起来有一丝倡导“努力西化”的意味。不过此版本附录的几篇文章倒比较有意思,由于蒋廷黻的特殊身份,我们可以从外交层面去审视自九一八以来知识分子及国民政府对当时世界形势的看法,具有第一手史料文本的意义。
评分五星!我们设身处地想想,在那个时代蒋先生能以这样的历史眼光看正在发生的事情,简直神人啊!
评分徒留一声叹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