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故事》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贡布里希的讲述把知识与智慧结合起来,以其独特的天赋,直接传播了他本人对艺术作品深切的热爱,《艺术的故事》因其平实简单的笔法、叙事清晰的技巧而受到持久的好评。贡布里希讲述他的写作目的是:“在大量炫赫的作品中,为丰富的人名、时期和风格找到浅显易懂的秩序来。” 他为视觉艺术注入心理学的洞察力,他让我们知晓艺术史就是 “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是 “一条生动的链条,将我们身处的时代与古埃及时期联系起来”。这部经典著作的新版,以袖珍本的形式焕往辉来,仍是艺术领域新来者的第一选择。
贡布里希教授,恩斯特爵士,获得的荣誉有:功勋团成员(O.M),高级英帝国勋爵士(C.B.E),英国学术院院士(F.B.A.),1909年生于维也纳,1936年进入伦敦的瓦尔堡研究院任教职,并从1959年起,担任伦敦大学古典传统历史教授及院长,直至1976年退休。他于1972年受封爵士,并于1988年受封勋章。他有许多享誉世界的奖项及荣誉,其中包括:歌德奖(1994年)和维也纳金质奖章(1994年)。他的主要著作有《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1960年),《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1979年),以及10部论文及评论集,均由费顿出版社出版。他于2001年在伦敦去世前,完成了人们期待已久和广为关注的最后一部著作:《偏爱原始性》,出版后获得巨大赞誉。
艺术关乎于美学,而美学又属于哲学范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学经。艺术不是狭义的美,更不是肤浅的真实。 只有美的艺术是空洞的,为追求美而失去内容的艺术,或是“只剩下美”的美,还美吗?如果每日从早到晚艳阳高照,人们便不会阳光有多美好,更不会为日出而欣喜,...
评分 评分从文艺复兴开始,简单的做了点笔记。 作者认为:“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而已。”所以全书尤其是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以后基本是从单个艺术家来分析他们的作画信念和特点。我简单的笔记也是到了记载十九世纪的画家开始才用一点点文字概括了这个画家的特点或是信念。然后作者也...
评分概论 《艺术发展史》被盛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一部艺术史著作” 和“艺术史中的圣经” ,其作者贡布里希因其深远影响被授予爵士勋位。《艺术发展史》不同于其他晦涩难懂的学术著作,以其简明生动的语言和对画作透彻的阐释评析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印象和丰硕的收获。 贡布里希的...
评分0.“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 ——导论::论艺术和艺术家 正如很多人所认为的,艺术应该是美的创造活动,因此,有了“纯艺术”的说法。但实际上,艺术无论从其起源还是从其内容来讲,都不应该仅仅看重如今叱诧着风云的所谓“艺术家”们。 诚然,那些独具创...
大小带出门太合适了太合适了,所有的书都该这么大。因为是袖珍本,看图要翻来翻去不太直观,但反而印象更深刻了。很好读,好读到不可思议。
评分开始背第二遍。感觉之后还要去买大本的200多的那本,这版150块钱倒不贵,就是翻开来画文分离实在无爱,怎么看都觉得自己融不入语境。 最要命的还是翻译问题,教材啊解析啊资料啊这本书啊一幅画4个名字我也就不吐槽了。谁能告诉我马拉之死的那位到底考试时候是写达维德还是写个大卫啊还有老彼得的画就不能有个定名吗。
评分读完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当你再次来到欧洲,身处这里,沉浸于博物馆中,不再是空洞和徒劳的寻找着艺术的力量,而是真正的在观赏和试图理解。
评分藝術在有人的地方。
评分如果我对一本书的最高评价是:可以买。那么这本书则要买两本,其中一本必须收藏。本书无论内容、翻译、装帧等等都太棒了,各种体贴的设计、舒服的色彩搭配,令人爱不释手~这是近几年中国出版界难得的精品。前面提及今人看到的古希腊雕塑,绝大部分为古罗马时代的仿品~真品哪去了?基本都被基督徒当异教邪物给毁了~这跟伊斯兰教徒炸烂巴米扬大佛如出一辙~又跟马教信徒wen ge时捣毁宗教佛像别无二致~当某种宗教独大,没有牵制力量时,都有极端恶行。罗素从科学对基督教天主教的挑战入手批判,而在艺术上本书又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证据。我现在比较反感人们批判伊斯兰教时,总爱用基督教进行正面对比,其实是太不了解历史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