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以代刻

鑄以代刻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臺大齣版中心
作者:蘇精
出品人:
頁數:612
译者:
出版時間:2014-7
價格:NT$56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9863500254
叢書系列:史學叢書
圖書標籤:
  • 印刷史
  • 書籍史
  • 近代史
  • 曆史
  • 文獻學
  • 社會史
  • 文化史
  • 明清
  • 鑄以代刻
  • 古籍
  • 雕版
  • 印刷史
  • 文化傳承
  • 文獻學
  • 版本學
  • 手工藝
  • 曆史文獻
  • 中華文明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西方的鑄字印刷術東傳,不僅全麵取代中國木刻印書傳統,

更深刻地影響百餘年來的書籍文化。

直至十九世紀為止,中國人主要以木刻印書已久。這項韆年以來中國圖書文化的重要特徵與技術基礎,卻在十九世紀遭遇傳教士引進西式活字印刷的挑戰,並在同一個世紀末被普遍地取而代之,進一步引發瞭中國圖書文化的連串變動。

本書內容主要探討基督教傳教士自1807年來華至1873年為止,六十餘年間引介西式活字取代木刻印刷中文的過程,以及他們創立與經營西式中文印刷所的活動。這是一部研究近代中國基督教齣版的精細之作,也在印刷齣版史、中外關係史、文化交流史與漢學史等研究領域深具意義與貢獻。

本書作者根據第一手資料――傳教士的手稿檔案,從縮微膠捲奮力抄錄瞭幾十萬字左右的書信內容,透過對大量英、美傳教檔案之爬梳,發掘許多為人所不知曉的印刷所的歷史、印工故事,探討傳教士的印刷與鑄字工作。對相關近人研究,多所採納更正。在大量傳教檔案資料中重構史事,發為文字,殊為不易,然全書卻見敘述嚴謹、井然有序。透由本書可以瞭解中國圖書生產技術轉變的過程和全景,勾勒齣西方印刷術來華完整與清晰的一幅圖像。

印刷方式的改變不僅使中國圖書捨棄瞭本來「中式的外衣」,改穿起「西裝」,還進一步在齣版傳播、閱讀利用和保存維護各個環節都連帶轉變,深刻地影響瞭百餘年來的圖書文化。

著者簡介

蘇 精

雲林科技大學漢學所退休教授。英國倫敦大學圖書館係哲學博士,研究領域為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著有《近代藏書三十傢》《清季同文館及其師生》《馬禮遜與中文印刷齣版》《上帝的人馬――十九世紀在華傳教士的作為》《中國,開門!馬禮遜及相關人物研究》《基督教與新加坡華人1819-1846》等書。

圖書目錄

自 序
導 言
第一章 從木刻到活字――馬禮遜的轉變
緒 言
第一節 馬禮遜與木刻印刷
第二節 從木刻到西式活字
第三節 逆境中的新嘗試
結 語
第二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澳門印刷所
緒 言
第一節 設立與沿革
第二節 管理與經費
第三節 技術與工匠
第四節 產品與作者
第五節 傳播與重要性
結 語
第三章 麥都思及其巴達維亞印刷所
緒 言
第一節 麥都思東來背景與初期工作
第二節 在巴達維亞的處境
第三節 印刷技術與產品
第四節 分發流通與反應
結 語
第四章 中文聖經第一次修訂與爭議
緒 言
第一節 修訂緣起與開始
第二節 麥都思:馬禮遜挑選的繼承人?
第三節 聚會廣州澳門進行修訂
第四節 修訂後的爭議
第五節 餘波蕩漾
結 語
第五章 初期的墨海書館 1843-1847
緒 言
第一節 從巴達維亞到上海
第二節 建立上海佈道站
第三節 初創墨海書館
第四節 管理與經費
第五節 工匠與技術
第六節 產品與作者
第七節 流通與影響
結 語
第六章 偉烈亞力與墨海書館
緒 言
第一節 偉烈亞力來華背景與經過
第二節 偉烈亞力在墨海的地位與角色
第三節 偉烈亞力離開墨海的經過
第四節 墨海書館的結束
結 語
第七章 香港英華書院 1843-1873
緒 言
第一節 建立經過
第二節 管理與經費
第三節 工匠與技術
第四節 產品與傳播
第五節 齣售的原因與經過
結 語
第八章 美國長老會中文印刷齣版的開端
緒 言
第一節 關鍵性的人物
第二節 中文活字的問題
第三節 印工人選的難題
第四節 想像與實際的落差
結 語
第九章 澳門華英校書房 1844-1845
緒 言
第一節 印刷所的建立
第二節 管理與經費
第三節 工匠與技術
第四節 產品與產量
第五節 成果與反應
結 語
第十章 寧波華花聖經書房 1845-1860
緒 言
第一節 遷移寧波與沿革
第二節 管理與經費
第三節 工匠與技術
第四節 產品與傳播
結 語
第十一章 華花聖經書房遷移上海的經過
緒 言
第一節 初期的遷移討論
第二節 再度討論與決定遷移
第三節 決定遷移後的爭議
第四節 準備遷移
結 語
第十二章 薑別利與上海美華書館
緒 言
第一節 館址與館捨
第二節 管理與經費
第三節 工匠與技術
第四節 產品與傳播
結 語
參考書目
索引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一群老外在中國傳教印書是件有挑戰的事兒,首先傳教的內在機製讓他們有動力遠赴韆裏來到一個陌生的國度,還要剋服語言上的障礙,當然還有政治上的各種禁令。他們拿來西方的印刷術,開動機器印刷中文版的傳教書,開啓瞭一場中國的印刷革命,雖然中國是印刷古國,卻滯後於科技化的西方,從石印到電鍍印刷,從華花書坊到商務印書館,印刷革命是三韆年變局的一部分。無論是留學歸來的錢學森們,還是那些遠道而來的鬼子們,都刺激瞭一種新社會的誕生。甚至,這種刺激還在進行,對漢字的編碼以及輸入法的革新,都是例證。中國目前做的還是些二流工作,麵對科技的發源地,依然還有著彎道超車的焦慮,不過詭異的是它的司機隻想著科技超車,而車身的其他零部件似乎被忽略瞭,從這種角度上看,它還處在迎麵而上的膠著狀態。

评分

4.4。作者以一種類似傳教士的方式研究瞭這個題目。印刷術即使發展到今天電腦排印的階段,還是一項龐大的工程。也可能是半個世紀以來印刷傳播技術轉變太快,人們還沒意識到電子閱讀是革命性的轉變,和趨勢。其實互聯網普及以來也有至少二十年瞭。

评分

4.4。作者以一種類似傳教士的方式研究瞭這個題目。印刷術即使發展到今天電腦排印的階段,還是一項龐大的工程。也可能是半個世紀以來印刷傳播技術轉變太快,人們還沒意識到電子閱讀是革命性的轉變,和趨勢。其實互聯網普及以來也有至少二十年瞭。

评分

範本。

评分

一群老外在中國傳教印書是件有挑戰的事兒,首先傳教的內在機製讓他們有動力遠赴韆裏來到一個陌生的國度,還要剋服語言上的障礙,當然還有政治上的各種禁令。他們拿來西方的印刷術,開動機器印刷中文版的傳教書,開啓瞭一場中國的印刷革命,雖然中國是印刷古國,卻滯後於科技化的西方,從石印到電鍍印刷,從華花書坊到商務印書館,印刷革命是三韆年變局的一部分。無論是留學歸來的錢學森們,還是那些遠道而來的鬼子們,都刺激瞭一種新社會的誕生。甚至,這種刺激還在進行,對漢字的編碼以及輸入法的革新,都是例證。中國目前做的還是些二流工作,麵對科技的發源地,依然還有著彎道超車的焦慮,不過詭異的是它的司機隻想著科技超車,而車身的其他零部件似乎被忽略瞭,從這種角度上看,它還處在迎麵而上的膠著狀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