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独秀到胡风,将从“五四”到解放前的现代作家做典型分析。在钱理群的心中,早在1997年就有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研究设想,但只完成了《1948:天地玄黄》和《我的精神自传》两种,关于1949年以前的作家“心路”,暂时还没有合适的著作。这本书就将他这部分的计划完成,通过散见各书的个案汇编入本书之内,的确拉出了一条知识分子在1949年以前的心灵线索。而选择作家来代表知识分子,不仅是因为作者的专业是研究文学,也与他对作家的体认有关。在钱理群看来,作家是一个特殊的知识群体:“他们的思想,感情,心理,都更复杂,更敏感,也更脆弱”,“他们是民族的思想者,永远的精神的,文学的探索者,具有更丰富的,自由无羁的想象力”,他们身上所显示的“心路历程”就更具感性,蕴含着更为复杂、丰富的生命内容,也更能融入作者自己的生命感受。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钱理群的文集《世纪心路》第二部分“精神炼狱”写曹禺沈从文写得太精彩了。今天《曹禺的生命历程》一篇读到曹禺被红卫兵污蔑、备受折磨的部分,情不自禁地开始心跳加速义愤填膺…… 这是我迄今为止认为和《1948天地玄黄》一样精彩、感人的一本!在图书馆机缘巧合能把它借来,真是幸运。
评分大概重走了一遍现代文学史,本书关注的是作家们及作家团体的心理转折点。我最喜欢的是开头那篇序《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空间位置的选择和移动》。民国以前,事功的文人几乎都扮演着当权者的幕僚角色。辛亥革命及张勋复辟后,新的知识分子不愿“人微言轻”,将目光转向了民间及大学,希望保持自由的姿态以参与政治。国民政府成立后,权力意志开始介入校园,以胡适为代表的、渴望从政的文人陷入了一方面想保持自身独立,一方面进入权力中心的尴尬处境。异于胡适、对介入政治兴趣不强的文人则致力发展校园学术文化,逐渐形成学术霸权。因此,以鲁迅为首的具有强烈个人批判和自由意识的作家便出走上海。抗日战争爆发后,全民族流亡,文人最后归附西南联大(发展学术)和延安抗大(思想改造)这两个新的权力中心。新中国成立后,文人又变成了权力的点缀。
评分补课。第一辑谁主沉浮部分添入很多历史细节,带入感很强。第二辑精神炼狱部分极棒。相比起曹禺,沈从文部分读后更是唏嘘感慨。钱老师知识分子精神史的研究思路深得我心。大体,悲悯心和对历史人物同情之理解是学术研究中必须具备的质素。
评分大概重走了一遍现代文学史,本书关注的是作家们及作家团体的心理转折点。我最喜欢的是开头那篇序《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空间位置的选择和移动》。民国以前,事功的文人几乎都扮演着当权者的幕僚角色。辛亥革命及张勋复辟后,新的知识分子不愿“人微言轻”,将目光转向了民间及大学,希望保持自由的姿态以参与政治。国民政府成立后,权力意志开始介入校园,以胡适为代表的、渴望从政的文人陷入了一方面想保持自身独立,一方面进入权力中心的尴尬处境。异于胡适、对介入政治兴趣不强的文人则致力发展校园学术文化,逐渐形成学术霸权。因此,以鲁迅为首的具有强烈个人批判和自由意识的作家便出走上海。抗日战争爆发后,全民族流亡,文人最后归附西南联大(发展学术)和延安抗大(思想改造)这两个新的权力中心。新中国成立后,文人又变成了权力的点缀。
评分只有这样的著作才能更见钱老师风骨和脾性。是对《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很好的补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