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人类学教科书都会谈及石器时代生活的艰辛,人们相信生活在原始社会的狩猎者都食不果腹,难以维生,饥魂饿鬼如影随形。然而著名人类学家马歇尔·萨林斯却在这部著作中辨析并破除了这一成见。当我们跟随他重新发现石器时代的生活时,就会发现那实际是一个丰裕的社会,人们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还组织起一种受亲属关系和社会权力等级影响的家户生产模式。不仅在生产方面,原始社会的交换活动也和宇宙神话、社会规范等价值体系紧密结合在一起。看看萨林斯给出的斐济、特洛布里恩德群岛、夏威夷等原始社会有趣而又广博的材料,或许我们就会理解他所说的:资本主义并不是人类历史上与生俱来的经济方式,而人类社会更普遍的经济方式也不是资本主义。
马歇尔·萨林斯 生于美国的犹太人家族,先后在密歇根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接受教育;从博士论文研究开始,他对非西方世界产生兴趣,并专门研究过太平洋岛屿的土著文化,进而反思西方世界各种观念的缺失。1956年至1973年执教于密歇根大学,1973年以来任芝加哥大学人类学教授。主要著作包括:《石器时代经济学》《文化与实践理性》以及《历史之岛》等,这些著作对晚近西方人类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领域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第一个问题是原始人是否生活艰辛?结论是不艰辛。 常见的错误想法是:要么从自己的立足点出发,想象原始人没有工具,没有生活电器,粮食收获很少,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很惨。Lowie就认为狩猎者比农民更苦。而实际上,从狩猎采集社会到封建农业社会后很长时间里,底层农...
评分 评分第一个问题是原始人是否生活艰辛?结论是不艰辛。 常见的错误想法是:要么从自己的立足点出发,想象原始人没有工具,没有生活电器,粮食收获很少,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很惨。Lowie就认为狩猎者比农民更苦。而实际上,从狩猎采集社会到封建农业社会后很长时间里,底层农...
评分 评分http://headsalon.org/archives/1394.html 该书第一章题为“原初丰裕社会”,曾在1968年以论文单独发表(而书出版于1972年),在这一章里,萨林斯对经济学的研究前提提出了质疑;我们知道,经济学这个学科的存在价值,它的方法论之所以有意义,都依赖于一个基本假定:资源是稀...
译注也太认真了吧!
评分经济人类学,堪称经典
评分经济人类学的精致化建构。读完对现代消费主义也可做一反思。
评分实质性经济与形式性经济
评分在导论中,萨林斯就提出此书希望“能从中提出一种人类学的经济学,不再将原始经济和原始社会解释为商业运作(businesslike)”。这里就必然牵涉到人类学有关经济学理论“形式论”与“实质论”的争论。形式论以当代西方经济学模型来看原始社会经济,而实质论则以实际研究探讨人类学的经济学。很显然,萨林斯属于后者。比如传统经济学认为原始社会是稀缺社会,而萨林斯以实例研究从欲望需求及劳动投入角度认为原始社会属于丰裕社会。从礼物、交换及交易等经济模式中亲属关系、氏族和部落关系及行为模式,抛弃了强调利益追求、个体主义的形式论经济,而认为原始经济作为一种文化范畴而非行为范畴,是社会的物质生命过程。材料引证丰富,论述精彩可信,尽显人类学实证研究的魅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