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上古神系》独辟蹊径地探研中国上古文化和神话的起源,发现并证明,全球各地的上古宗教/神话均起源于非洲,这是继美国学者发现全球智人源于非洲、新西兰学者发现全球语言源于非洲之后,第三个具有原创性的学术贡献,有助于修正人类文化起源的传统观点,向西方主流人文阐述体系注入“中国元素”。书中论证女娲、盘古、西王母等上古大神的“外来身份”,提出秦帝国的制度原型来自波斯等,揭示中国先秦神话是“亚洲精神共同体”的结晶。作者认为,高度开放,博采众长,继而实现超越,完成原创,是华夏文化精神的伟大特性,也是其卓立于世界文明之巅的主因。这些观点颠覆晚清以来的学界定见,为认识华夏文化的开放性特征、传承本土历史传统、推动中国文化的未来复兴,提供了富有卓见的启示,可视为1949年以来中国学术的重大收获。
《华夏上古神系》为朱大可耗费20多年时光的研究成果。全书以跨文化的全球视野,运用人类学、史学、符号学、神话学、语音学等工具,对中国上古文化的起源、尤其是神话的起源和流变,通过独辟蹊径的探索,得出与众不同的结论。这些观点颠覆晚清以来的学界定见,为认识华夏文化的开放性特征、传承本土历史传统、推动中国文化的未来复兴,提供了富有卓见的启示。
朱大可,当代负有盛名的文化批评家,学者,小说及随笔作家。祖籍福建武平客家。1957年生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澳大利亚悉尼理工大学哲学博士,悉尼大学亚洲研究学院访问学者。现为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目前主要从事中国文化研究与批评。主要著述有专著 《流氓的盛宴》,文集《燃烧的迷津》、 《话语的闪电》、《记忆的红皮书》、《孤独的大多数》、《朱大可守望系列》(5卷 )等;主编教材《文化批评》、年鉴《21世纪中国文化地图》(1-8卷)等。以新锐的思想和独特的话语方式见长,其见解在中国思想文化界富有影响。
中国古时,特别是上古很多传说好似无从考证,但历史总有蛛丝马迹;有一次在飞机的航空杂志上看到被转载的朱先生的短文,立时被吸引了!谁承想“西王母”竟是个长的有波斯外表的男的,而且瑶池会面的地方正是土耳其那里。恰巧最新的考古发现在土耳其那时确实已经成熟的农耕历史....
评分 评分读一本好书,可以让人的知识积累一层,即便这本书与你研究的领域比较远,即便这本书写的很博大很“高大上”。 《华夏上古神系》就是这样一套书,作者是我上学的时候就如雷贯耳的鼎鼎有名的朱大可,那时候老师会制定一些书目让我们看,对于这些学者的书,我每次都挠着脑袋硬啃下...
评分 评分虽然倒是印证了我的不少猜想 但也仅仅作为猜想更合适 得出结论的逻辑实在是太过于薄弱了 如果作为京极堂风格的小说素材相必精彩绝伦 但以学术论著而言 吐槽得都累了啊
评分大陆学术之怪象,之悲哀,观此书净收眼底
评分相比于十年前,宫玉海所作的研究“颛顼实乃移居中国的耶稣”来说,朱大可的研究有价值得多。他试图摒弃包括宫玉海在内的一群人试图得出“中华民族中心论”的努力,而将中华民族放在一个全球性的民族迁移及文化关联的图谱之中,中华民族显然是人类图谱中较晚近出现,但在经济,政体和文化模式有些早熟的民族。早熟带来了好处,也同样带来了不幸,朱大可从文化上将早熟的日期定在了汉武帝时期的神话再构。全书最为精彩的是第一章和最后一章,整部书的论证试图从词源学上寻找到神话谱系中,诸神的文化源头和归属。如果说作为一本学术性著作显然是不行的,有的关联并不充分,有的引注也不够档次,缺乏权威性。但是如果作为一本通识性著作,希望阐释作者在文化上的新探寻,本书还是有可读性的,它最大的趣味就在于用音素学的相关知识来探讨神话人物,探寻起源
评分肆意汪洋啊朱教授,这书。。。。看着有启发,但论证几乎就算不上论证,就对音和神格就行啊?一边看一边想这朱教授家肯定有不少大麻烟吧。
评分上周买的,然后用了三天看完。人类非洲起源说和华夏文明西来说的典型。作者说他发现了全球神名音素同一化的规律,意思是说各种古老文明都诞生自非洲智人,因此神话里的人物的发音都同样地带着智人宗教神话里神名的基因和痕迹。东亚文明相对于西亚和印度文明成熟地较晚,因此中国最早形成的神系大都来自这两个文明,比如伏羲,女娲,祝融。到了战国以及秦汉,又由于政治需要,篡改和生造了更多的神仙,比如盘古,黄帝,三清,四大天王,二十八星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