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世纪的鬼节

中国中世纪的鬼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 太史文
出品人:
页数:238
译者:侯旭东
出版时间:2016-7
价格:4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128347
丛书系列:中古中国研究书系
图书标签:
  • 民俗学
  • 海外中国研究
  • 宗教
  • 人类学
  • 中古史
  • 历史
  • 社会学
  • 民间信仰
  • 中国历史
  • 中世纪
  • 鬼节
  • 民俗文化
  • 古代节日
  • 神话传说
  • 民间信仰
  • 传统文化
  • 历史事件
  • 节庆习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展示了一位当代美国学者对这个古老中国之节庆的理解,以局外人的角度隔岸观火,为读者勾勒出一幅与众不同的画面。该书连导语、结语共分八部分,概括了全书主要内容及分析框架,综述了鬼节的主要活动、在中国及东亚流行情况及其多重意义,并将宗教分为“制度型”和“扩散型”,以此来修订鬼节的定位。随后几章探讨了佛道两教流行前的鬼节风俗,及包括盂兰盆经在内的多种古典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太史文(Stephen F. Teiser),普林斯顿大学铃木大拙讲座教授、宗教学系终身教授。

太史文早年毕业于欧柏林学院,后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宗教学系,主攻东亚宗教,1986年获博士学位。太史文的博士论文题目为《中国中世纪的盂兰盆节》,这篇论文为他今后研究中国中世纪的民间信仰打下了基础,1988年,他在原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订出版了他的成名作——《中国中世纪的鬼节》(The Ghost Festival in Medieval China,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8)。

译者侯旭东,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做访问学人。主要研究魏晋南北朝史,兼及秦汉。先后从事东晋南朝经济史、北朝民众佛教信仰与乡村社会研究。近年关注简牍,尤其是新出土的湖南长沙三国吴简的研究,并致力于探索汉魏六朝的国家形态与统治机制。

目录信息

目录
译者序言 / 1
原序 / 1
一导论 / 1
鬼节的传布 / 1
鬼节的意义 / 7
中国社会中宗教的诸形式 / 11
佛教在中国社会的地位 / 17
二鬼节前史 / 21
本土宗教中的七月节庆 / 22
僧人日程 / 26
道教类似的行事 / 29
结论 / 32
三中国中世纪鬼节史片断 / 35
藏内资料:《盂兰盆经》与《报恩奉盆经》(约400—500年) / 39
宗懔的《荆楚岁时记》(约561年) / 44
《净土盂兰盆经》(约600—650年) / 45
慧净的《盂兰盆经赞述》(约636—639年) / 49
道世的《敬佛篇》(约668年) / 51
杨炯的《盂兰盆赋》(692年) / 56
《唐六典》中所记官方供养(约739年) / 60
代宗768年的节庆 / 61
德宗(779—805年在位)时的诗歌与节庆 / 64
《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约800年) / 68
宗密《盂兰盆经疏》(约830年) / 71
844年对盂兰盆的镇压 / 75
《盂兰盆经讲经文》(约850年) / 78
智圆《兰盆礼赞文》(约1020年) / 80
唐以后的鬼节 / 84
中国中世纪的鬼节目录四神话背景 / 89
一个事例 / 90
目连的身世 / 91
饿鬼 / 99
母亲与僧众 / 103
结论 / 106
五作为巫的目连 / 108
社会背景 / 109
佛教背景 / 114
作为巫的目连 / 122
结论 / 128
六鬼节的宇宙观 / 132
《目连救母变文》中的宇宙观 / 134
背景中的鬼节宇宙观 / 141
结论 / 150
七佛教与家庭 / 155
亲属关系的束缚 / 156
僧人的力量 / 161
结论 / 165
八结语 / 170
社会学角度的把握 / 170
仪式角度的把握 / 173
历史角度的把握 / 177
参考书目 / 181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这本书是在CKYang那个institutional v.s. diffused religion的框架下考察中国的盂兰盆节的。偶感兴趣的是,这个七月半是虾米时候流传到当时的也蛮之地,并被纳入到少数民族的生活之中的。不过这本书里没有涉及这些,只是介绍了于兰盆节的由来,佛教传入中国的时候怎样与本土的...

评分

1 作者Stephen F. Teiser将目光投向中世纪中国的特殊宗教节日——鬼节之上,从社会学、人类学及历史学的角度对其加以把握和探究。作者的问题意识在于,他发现中国宗教史的作者往往是那些倾向于反对佛教的政治人物,抑或是强调经典起源以及强调于庙墻内举办的具有秩序性目的的法...  

评分

这本书是在CKYang那个institutional v.s. diffused religion的框架下考察中国的盂兰盆节的。偶感兴趣的是,这个七月半是虾米时候流传到当时的也蛮之地,并被纳入到少数民族的生活之中的。不过这本书里没有涉及这些,只是介绍了于兰盆节的由来,佛教传入中国的时候怎样与本土的...

评分

1 作者Stephen F. Teiser将目光投向中世纪中国的特殊宗教节日——鬼节之上,从社会学、人类学及历史学的角度对其加以把握和探究。作者的问题意识在于,他发现中国宗教史的作者往往是那些倾向于反对佛教的政治人物,抑或是强调经典起源以及强调于庙墻内举办的具有秩序性目的的法...  

评分

38頁:6-10世紀間,中國僧人寫了六種註疏,分別為吉藏、覺救、慧淨、慧沼、宗密、智郎。 案:作者這個統計依據不明。檢索日本、高麗各家章疏目錄,唐代為《盂蘭盆經》作注釋者,計有:吉藏、慧淨、慧沼、宗密、智朗、傳奧、遇榮、智光。 關於傳奧,嘉興藏內的《佛心慈濟玅辨大...  

用户评价

评分

老是翻印也不是个事,也许可以混杂一本《变迁之鬼》#昨日刚读一本《席方平》连环画

评分

作者自己试图着重从“下”的角度描述和理解鬼节,可惜所(能)引用和参考还是多来自于“上”的权威的文献。最后三章的深入讨论还是没有令我兴奋,停在了【确定它是一种把中国各阶层连接起来的、介入家庭宗族仪轨、并作为平民和佛道两教的中介的节日】结论中。

评分

出新版本啦!侯老师可以把《十王经》翻出来吗,那本写的更好吧。

评分

神通这一概念提炼得好spiritual penetration.作为巫的目连一方面为普通人服务,一方面也为朝廷和僧伽权威的支持者所认可。从而成为制度性宗教与生活宗教之间的巨大空隙的中介。

评分

太史文真是个“调和主义者”,把鬼节同时归入弥散性与制度性宗教,将佛教传统放入中国传统宗教环境……作为巫的目连是很有趣的,但比较好奇佛教自身是否有巫的传统。文献梳理对我来说就当故事看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