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别处》是一个年轻艺术家的肖像画。昆德拉以其独到的笔触塑造出雅罗米尔这样一个形象,描绘了这个年轻诗人充满激情而又短暂的一生,具有“发展小说”的许多特点。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对诗人创作过程的分析是微妙而精细的。创作过程当然不仅指下笔写作的过程,而且更广义地指一个诗人的全部成长过程。作者所要表现和所要探究的是,人的心灵所具有的激情,它的产生和它的结果。因而这本书又是一本现代心理小说,表现了一个诗人的艺术感觉的成长。
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 1929- ),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时代,他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青年时代,写过诗和剧本,画过画,搞过音乐并从事过电影教学。总之,用他自己的话说, “我曾在艺术领域里四处摸索,试图找到我的方向。”50年代初,他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出版过《人,一座广阔的花园》(1953)、《独白》(1957)以及《最后一个五月》等诗集。但诗歌创作显然不是他的长远追求。最后,当他在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后,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此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
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连出三版,印数惊人,每次都在几天内售馨。作者在捷克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从此确定。但好景不长。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后,《玩笑》被列为禁书。昆德拉失去了在电影学院的职务。他的文学创作难以进行。在此情形下,他携妻子于1975年离开捷克,来到法国。
移居法国后,他很快便成为法国读者最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1978)、《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轻》(1984)、《不朽》(1990)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除小说外,昆德拉还出版过三本论述小说艺术的文集,其中《小说的艺术》(1936)以及《被叛卖的遗嘱》(1993)在世界各地流传甚广。
昆德拉善于以反讽手法,用幽默的语调描绘人类境况。他的作品表面轻松,实质沉重;表面随意,实质精致;表面通俗,实质深邃而又机智,充满了人生智慧。正因如此,在世界许多国家,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昆德拉热”。
昆德拉原先一直用捷克语进行创作。但近年来,他开始尝试用法语写作,已出版了《缓慢》(1995)和《身份》(1997)两部小说。
98年的北京,那时候我还在迷笛音乐学校上学。为了逃避冬天宿舍里阴冷的气温,我经常跑到京客隆二楼图书角翻上几本杂书看看。有一次在一个不起眼而的架子上无意间发现了一本叫《生活在别处》的小说,我承认当时自己只是被书的名字所吸引了,但那种诡异的驱使性却尤为强烈的让我...
评分接前文:http://book.douban.com/review/5860914/ 雅罗米尔的故事快讲完了,这位四十来岁的男人才刚刚出现。 昆德拉说:“跟米雷克相反,《生活在别处》中那位四十来岁的享乐主义人物则坚持他‘非命运的田园牧歌’。实际上,一个享乐主义者拒绝将他的生活变为命运。命运吸干...
评分 评分 评分我站在山腰上,下面是许多摆放错乱的绞刑架。 我抱着一本诗,有滑稽的封面和可笑的句子,关于这点,我可以向全国人民担保,但请你们不要笑。 这个星球属于某大型矿业公司,而我是一个被流放于此的监工,抱着本诗的监工。 太阳是紫色的,土地是赤色的。很明显,我是淡绿色的...
源于一次偶发性的灵感,想起了这个书名,于是心血来潮地买来读,发现绝非书名那样浅显,涉及诗歌、政治、人性、些许无法体会的观点。此刻想起画家说的那句:【最糟糕的不在于这个世界不够自由,而是在于人民已经忘记自由。】
评分好像他用全部生命,只是为了看清现实中令人沮丧的诗意——如火焰般短暂的不是火,只是诗人微不足道的一生。
评分好像他用全部生命,只是为了看清现实中令人沮丧的诗意——如火焰般短暂的不是火,只是诗人微不足道的一生。
评分没有一种自我是不带欺骗性的。或许我们可以在否定自己的那一天看清自己,可看清后,我们是否又会寻找各种借口来粉饰自己呢?
评分中心思想是啥我不太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