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米兰·昆德拉 米兰・昆德拉 小说 外国文学 捷克 文学 上海译文出版社 法国
发表于2025-02-22
生活在别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生活在别处》是一个年轻艺术家的肖像画。昆德拉以其独到的笔触塑造出雅罗米尔这样一个形象,描绘了这个年轻诗人充满激情而又短暂的一生,具有“发展小说”的许多特点。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对诗人创作过程的分析是微妙而精细的。创作过程当然不仅指下笔写作的过程,而且更广义地指一个诗人的全部成长过程。作者所要表现和所要探究的是,人的心灵所具有的激情,它的产生和它的结果。因而这本书又是一本现代心理小说,表现了一个诗人的艺术感觉的成长。
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 1929- ),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时代,他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青年时代,写过诗和剧本,画过画,搞过音乐并从事过电影教学。总之,用他自己的话说, “我曾在艺术领域里四处摸索,试图找到我的方向。”50年代初,他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出版过《人,一座广阔的花园》(1953)、《独白》(1957)以及《最后一个五月》等诗集。但诗歌创作显然不是他的长远追求。最后,当他在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后,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此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
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连出三版,印数惊人,每次都在几天内售馨。作者在捷克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从此确定。但好景不长。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后,《玩笑》被列为禁书。昆德拉失去了在电影学院的职务。他的文学创作难以进行。在此情形下,他携妻子于1975年离开捷克,来到法国。
移居法国后,他很快便成为法国读者最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1978)、《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轻》(1984)、《不朽》(1990)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除小说外,昆德拉还出版过三本论述小说艺术的文集,其中《小说的艺术》(1936)以及《被叛卖的遗嘱》(1993)在世界各地流传甚广。
昆德拉善于以反讽手法,用幽默的语调描绘人类境况。他的作品表面轻松,实质沉重;表面随意,实质精致;表面通俗,实质深邃而又机智,充满了人生智慧。正因如此,在世界许多国家,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昆德拉热”。
昆德拉原先一直用捷克语进行创作。但近年来,他开始尝试用法语写作,已出版了《缓慢》(1995)和《身份》(1997)两部小说。
后劲好足...
评分整本书只有一个名字,我们都是可笑的自以为是的人类,我们都是雅罗米尔。红发的雅罗米尔,四十多岁的雅罗米尔,黑眼睛的雅罗米尔。
评分整本书只有一个名字,我们都是可笑的自以为是的人类,我们都是雅罗米尔。红发的雅罗米尔,四十多岁的雅罗米尔,黑眼睛的雅罗米尔。
评分米兰昆德拉在这部小说里持续探讨一个终极命题:生活中什么是有意义的?诗歌?爱情?政治?还是死亡?所有的一切,昆德拉都在肯定中加以否定。对雅罗米尔而言,他的诗歌就是绝对;对妈妈而言,雅罗米尔就是绝对;而对这个世界而言,他们都是渺小而无意义的。这样一来,昆德拉把所有人都放在这个命题之前,我们不得不好好反思,生活的意义。
评分好久不读这样的书,把很多敏感神经都拉扯出来了。 我不喜欢作为诗人的雅罗米尔,他的诗无法引起我的共鸣。更不喜欢作为人的雅罗米尔,揭发的行径,根本无法接受。 那些敏感的,不自信的情绪之所以会引起反感,是不是因为自己也有过呢? (2016.2.12于岳阳至广州火车上)
谎言是个不经心的借口,在书的中期,诗人在店外等候的在路途跟踪的在窗外偷窥着的的分明是另一个女人,可是当他下体那另一个生灵苏醒的时候,他却掩盖了事实顺从了红发女人,他顺着她的提问一步步骗她,他告诉她他爱她他想得到她一如她想得到他。这个谎言一直持续到结尾也没能...
评分年少时总喜欢引用些看似深意却一知半解的句子,比如“生活在别处”。直至在图书馆偶遇米兰昆德拉的这本同名小说,才有机会探索其背后的哲思。 一、自由在别处 母亲这个意象在昆德拉笔下往往代表着控制与束缚,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特丽莎的母亲粗...
评分逃离母爱 看《生活在别处》,看雅罗米尔几乎是病态地逃离母爱,觉得真象我。以己推人,暗自揣测当下的青少年犯罪问题与独生子女的逃离宠爱脱不开干系吧。 因为母亲的爱,自小就从穿衣戴帽中体现出来,那份被母爱浸泡过的精致笼罩在孩子的整个世界,即使到了15、6岁,即使到...
评分年少时总喜欢引用些看似深意却一知半解的句子,比如“生活在别处”。直至在图书馆偶遇米兰昆德拉的这本同名小说,才有机会探索其背后的哲思。 一、自由在别处 母亲这个意象在昆德拉笔下往往代表着控制与束缚,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特丽莎的母亲粗...
评分生活在别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