帷幕

帷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米兰·昆德拉
出品人:
页数:243
译者:董强
出版时间:2014-8
价格:37.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32766734
丛书系列:米兰·昆德拉作品全新系列
图书标签:
  • 米兰·昆德拉
  • 捷克
  • 文学评论
  • 外国文学
  • 随笔
  • 比较文学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法国
  • 悬疑
  • 心理
  • 人性
  • 暗流
  • 阴谋
  • 反转
  • 心理惊悚
  • 社会隐喻
  • 命运交织
  • 黑暗真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为《被背叛的遗嘱》和《小说的艺术》的延续,随笔《帷幕》概述昆德拉在前两者中的思考,并以更自由的笔触探索与历史和生活现实交混的小说艺术世界。他撕裂了遮盖着世界和文学的帷幕,将读者带到各国,带到拉伯雷、福楼拜、司汤达、塞万提斯、加西亚·马尔克斯、富恩特斯、罗伯特·穆齐尔和荷马的土地上。

作者简介

米兰·昆德拉,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时代,他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青年时代,写过诗和剧本,画过画,搞过音乐并从事过电影教学。总之,用他自己的话说, “我曾在艺术领域里四处摸索,试图找到我的方向。”50年代初,他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出版过《人,一座广阔的花园》(1953)、《独白》(1957)以及《最后一个五月》等诗集。但诗歌创作显然不是他的长远追求。最后,当他在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后,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此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

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连出三版,印数惊人,每次都在几天内售馨。作者在捷克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从此确定。但好景不长。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后,《玩笑》被列为禁书。昆德拉失去了在电影学院的职务。他的文学创作难以进行。在此情形下,他携妻子于1975年离开捷克,来到法国。

移居法国后,他很快便成为法国读者最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1978)、《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轻》(1984)、《不朽》(1990)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除小说外,昆德拉还出版过三本论述小说艺术的文集,其中《小说的艺术》(1936)以及《被叛卖的遗嘱》(1993)在世界各地流传甚广。

昆德拉善于以反讽手法,用幽默的语调描绘人类境况。他的作品表面轻松,实质沉重;表面随意,实质精致;表面通俗,实质深邃而又机智,充满了人生智慧。正因如此,在世界许多国家,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昆德拉热”。

昆德拉原先一直用捷克语进行创作。但近年来,他开始尝试用法语写作,已出版了《缓慢》(1995)和《身份》(1997)两部小说。

目录信息

第一部分/对延续性的意识
第二部分/世界文学
第三部分/进入事物的灵魂
第四部分/小说家是什么
第五部分/美学与存在
第六部分/撕裂的帷幕
第七部分/小说,记忆,遗忘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我回来了,在我的鼻涕声中我的假想出差结束了,继而我开始咳嗽了起来。 这次的工作比预期的时间要长,对方的想法不明确,对前期的工作也不甚满意,加之到了年底每个人都忙忙叨叨的,又带了个新人对方想要给个下马威也未可知,反正一切在缓慢而沉闷的节奏当中进行,好...  

评分

米兰昆德拉把世界比作一个匆匆化了妆,准备参加首次约会的女人。当她向我们走来时,是带着妆容、蒙着面具,被预先阐释的。对于这句话我的理解是标准与定义。举个例子,美与丑的标准、好与坏的标准,在我们还是孩提时代的时候,这些标准便从四面八方涌来,将我们淹没。是这...  

评分

一切最美妙的文字到最后总是让人深深的陷入忧伤。也许,忧伤是对存在最好的注脚。大学时期,第一次读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到托马斯与特蕾莎双双死亡的时候,一种无法自制的忧伤攫住了我。像梦幻一样,我被它长久的纠缠,怎么也挥不去。那种悲凉,直刺骨髓,...  

评分

米兰昆德拉在他的新著《帷幕》中写到: 听人讲过一件关于我音乐家父亲的趣事。有一次,父亲在某地跟朋友们在一起,突然从广播或留声机里传出了一曲交响乐的和弦。朋友们都是些音乐家或音乐爱好者,马上听出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他们问父亲:“这是什么音乐?”而他在想...  

评分

昆德拉浓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常常引起西方自由主义者的反感,所以不少法国评论界对他总是念念不忘他祖国的遭遇表示厌倦——以为那是一种政治上的情感要挟。其实他们错了,正因为对意识形态的敏感,昆德拉比很多西方小说家更能体会小说的真髓:关于现代人的冷漠、荒诞、割裂、官僚...  

用户评价

评分

是错觉吗?感觉昆德拉这本比前两本好读。我已经有点厌烦昆德拉了QAQ。昆德拉在这几部随笔集里提到的作品无非那些。还是补完作品下个阶段再来看看好了。 他认为小说的存在是试图理解生活。文学的历史,“与纯粹的历史相反”,并非一系列事件的历史,而是价值的历史,永远与我们在一起。外国文学的研究反而将其限死在它本国语言的小区域里。

评分

2020年第26本|重读昆德拉

评分

2020年第26本|重读昆德拉

评分

诚恳,幽默,深刻,闪烁着人类智性的光芒。

评分

随手翻,也就看完了。好多结尾句不错,也有几处败笔,比另外两本感觉好,不过这种写法讲真挺遮丑的,略故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