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到底是怎么看大陆的?
这是大陆朋友常常问我的问题。
毕竟,一九四五年以前台湾人很难到大陆,一九四九年之后又根本去不了大陆,这百年多来,台湾跟大陆真正产生联系的也只有短短四年,短短几年,根本还不够台湾人去认识。
其实,大陆的每次重大事件发生,都会对台湾产生一定影响。
1947年,国共内战如火如荼,国民党军在台湾“高薪”征兵;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部分志愿军战俘被遣返台湾定居;1958年开始金门炮战,金门百姓逐渐适应了在炮火里的生活;1964年大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蒋介石下令加快核武器秘密研制;1966年,台湾小学生偷学简体字被老师发现挨打,台湾居民在报纸上看到了“文革”中被批斗的亲人照片;1978年中美建交,台湾居民向美国特使专车丢鸡蛋;台湾小学生从气球宣传单上领略到大陆风光;1987年大陆探亲潮,台湾发现大批重婚男;1990年,读过《毛泽东选集》的台湾大学生在校园内张贴大字报,在中正庙前高唱《国际歌》;1996年解放军举行登陆军演,金门士兵精神紧张,出现逃兵;2003年非典,台湾商人在东莞;2011年,北京老公到台南岳父家探亲……
本书从1944年写起,以13位我认识的台湾平民的亲身经历,向您讲述60多年来大陆大事件与台湾小故事,分享60多年来各时期台湾百姓对大陆的印象。
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分开不代表不关心;不联系不等于不知道。
廖信忠
1977年,出生于被赶出联合国后“风雨飘摇”的台湾;
1984年,李登辉当选台湾地区副领导人,廖信忠上小学;
1989年,蒋经国逝世的第二年秋天,廖信忠升入初中;
1993年,新国民党联线人士组建“新党”,廖信忠进入淡水高中读书;
1998年,马英九和陈水扁竞选台北市长,廖信忠参加成功岭大专集训;
2008年,台湾大选马英九获胜,而陈水扁随后锒铛入狱,廖信忠也在上海开启了自己全新的一段人生;
2009年,廖信忠处女作《我们台湾这些年》出版发行;
2014年,廖信忠最新作品《台湾这些年所知道的祖国》出版发行。
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本以为作者会从台湾社会整体的历史脉络去陈述几十年的恩恩怨怨。开篇一看,讲的都是一个又一个的普通台湾老百姓在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下的点点滴滴。 本书以时间为轴线,以小人物为载体,去讲述两岸风云变幻的那几十年。我最喜欢最后一个故事,大概...
评分 评分 评分就像他说的,这些年的写作没脱离低级趣味。特意的去组合故事,只有伶仃的语句还能看到生活的痕迹,其他的都是一种特意的迎合。恐怕祖国这两个字也不是发自心里的吧。
评分讲的其实是各种"台湾人"的经历,故事性比较强,最后一小节比较暖心。
评分对比第一本,这本零碎了许多,每个时间段节选的是某个小人物那时期的故事,导致阅读感非常跳跃。内容依然归为入门级概况读物。倒是印象深刻于【在颠沛流离的乱世中,小到个人,大到一个岛,都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这句话,我们百无聊赖的今天,是多少先烈期许已久却没有过的明天。
评分翻了下评价好低,作为故事读读我觉得还行啊。吐槽人家政治正确有意思么。
评分第一次花8元大洋买电子书,果然亏了,也就第一个故事比较传奇。呆湾商人专为“祖国人民”定制专属读物。名字起的太谄媚了,内容也必无什么大料,不过当做草根个人史读罢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