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到底是怎么看大陆的?
这是大陆朋友常常问我的问题。
毕竟,一九四五年以前台湾人很难到大陆,一九四九年之后又根本去不了大陆,这百年多来,台湾跟大陆真正产生联系的也只有短短四年,短短几年,根本还不够台湾人去认识。
其实,大陆的每次重大事件发生,都会对台湾产生一定影响。
1947年,国共内战如火如荼,国民党军在台湾“高薪”征兵;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部分志愿军战俘被遣返台湾定居;1958年开始金门炮战,金门百姓逐渐适应了在炮火里的生活;1964年大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蒋介石下令加快核武器秘密研制;1966年,台湾小学生偷学简体字被老师发现挨打,台湾居民在报纸上看到了“文革”中被批斗的亲人照片;1978年中美建交,台湾居民向美国特使专车丢鸡蛋;台湾小学生从气球宣传单上领略到大陆风光;1987年大陆探亲潮,台湾发现大批重婚男;1990年,读过《毛泽东选集》的台湾大学生在校园内张贴大字报,在中正庙前高唱《国际歌》;1996年解放军举行登陆军演,金门士兵精神紧张,出现逃兵;2003年非典,台湾商人在东莞;2011年,北京老公到台南岳父家探亲……
本书从1944年写起,以13位我认识的台湾平民的亲身经历,向您讲述60多年来大陆大事件与台湾小故事,分享60多年来各时期台湾百姓对大陆的印象。
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分开不代表不关心;不联系不等于不知道。
廖信忠
1977年,出生于被赶出联合国后“风雨飘摇”的台湾;
1984年,李登辉当选台湾地区副领导人,廖信忠上小学;
1989年,蒋经国逝世的第二年秋天,廖信忠升入初中;
1993年,新国民党联线人士组建“新党”,廖信忠进入淡水高中读书;
1998年,马英九和陈水扁竞选台北市长,廖信忠参加成功岭大专集训;
2008年,台湾大选马英九获胜,而陈水扁随后锒铛入狱,廖信忠也在上海开启了自己全新的一段人生;
2009年,廖信忠处女作《我们台湾这些年》出版发行;
2014年,廖信忠最新作品《台湾这些年所知道的祖国》出版发行。
从悲怆到开心,从战争到和平,从军旅生涯到两岸通商、两岸联姻,看书的心情也随着1944年到2011年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史默默的变幻,一鼓作气看完,只觉不过瘾。 作者取了14个年份的不同的身份台湾人的故事来串写这段历史,每个个体的故事都是那个时代无数个家...
评分收到《台湾这些年所知道的祖国》是一个多月前。当时家里出了天大的事,一直没时间看。然后,却是一直没有心情能看下去。挺惭愧的,估计已经被编辑拉入黑名单。。。 当时收到书特激动,虽然买过不少书,但甚少有作者签名。 太久没看过这类型的书籍和电影,刚看时竟需要几段文字...
评分从悲怆到开心,从战争到和平,从军旅生涯到两岸通商、两岸联姻,看书的心情也随着1944年到2011年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史默默的变幻,一鼓作气看完,只觉不过瘾。 作者取了14个年份的不同的身份台湾人的故事来串写这段历史,每个个体的故事都是那个时代无数个家...
评分内容与题目结合得并不密切,但老兵林水源、金门岛驻防的义务兵、定居台湾的情报员、从大陆漂洋过海藏在气球中的宣传单、中正庙前的《国际歌》这些片段式的故事再次展示了个人命运与时代的联系,而浓烈的台湾口语化文字跃然纸上居然让我有种莫名的亲切感。从内容而言不是很有思...
评分廖信忠绝对是个聪明人,抛开两岸历史的沉重包袱,讨巧的搁置争议,将视角投向普通人的故事,用一个个台湾人的故事折射大时代,将观点亦或是思考埋在故事里。 身份认同、台籍老兵、金门炮战、匪情研究、外岛兵变、风雨飘摇、气球传单、报禁学运、台商台流 、金门之恋,每个故事...
政治这种东西还得是站在对立面才能了解到真真的八卦,这文写的好像背后有一把枪在指着他要如何写似的,挺反感
评分有一類台灣人是這樣,在台灣沒人知道,在中國則靠消費一下兩岸議題,比擦邊球還安全的方式「介紹台灣」,自覺可以代表所有台灣人,但花點腦子想下自干五會喜歡的書是引導上歪路還是介紹事實,其實想都不用想。
评分翻了下评价好低,作为故事读读我觉得还行啊。吐槽人家政治正确有意思么。
评分人物鲜活,几度鼻酸
评分人物鲜活,几度鼻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