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看水浒:字缝里的梁山规则与江湖世界(全新修订)》内容简介:作者的少年时代是在一个偏僻的山村度过的,在那里书籍和食品一样匮乏。在我小学五年级时,从一位当过小学老师的叔叔那里借到了两本残破的小说——《水浒传》和《西游记》,我记得《水浒传》中似乎在开始还印着“揭露投降派宋江”之类的黑体字,现在想起来这应该是“文革”末年的版本,在全国人民评水浒的热潮中赶印出来的。而《西游记》还是繁体字印刷,不知是何年的古董。每每看这《闲看水浒:字缝里的梁山规则与江湖世界(全新修订)》,我必须在旁边放一本字典。这《闲看水浒:字缝里的梁山规则与江湖世界》读完后的副产品就是,小小的我认识了许多“老字”——我们当地对繁体字的称呼,令村里一些读过私塾的老人刮目相看,父亲对此也很是自豪。
年少懵懂的我自然不知道这两《闲看水浒:字缝里的梁山规则与江湖世界(全新修订)》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也不知道这两《闲看水浒:字缝里的梁山规则与江湖世界(全新修订)》特别是《水浒传》从问世以后遭受的毁誉沉浮。它曾被一次次翻印,一次次删改,一次次禁毁,一次次被从政者利用或诠释……这两《闲看水浒:字缝里的梁山规则与江湖世界(全新修订)》,在一个政治早熟的农业国家,在一个官场规则通吃一切的社会,他们从来就不是作为两本简单的小说而存在。
当然,这些东西是随着眼界的开阔、年岁渐长而逐步明白。当时那个山村的男孩,对这两《闲看水浒:字缝里的梁山规则与江湖世界(全新修订)》惟一的感觉就是好看、有趣。
十年砍柴,本名李勇,文化学者和网络意见领袖。生于上世纪70年代,在湘中农村长大,少年时,学业之余常上山砍柴,直到18岁去兰州大学中文系求学。22岁来到北京,先后栖身于国有大企业、国务院某部委、某中央媒体。年近不惑,终于发觉自己最适合的角色乃是一书生,遂进入语文出版社,开始“读书、写书、编书、卖书”的四书生涯。其写作游走于古代历史文化和当下时事政治之间,先后在《南方都市报》、《华商报》、《华商晨报》、《新京报》、《潇湘晨报》、《钱江晚报》、《经济观察网》等媒体开设时评专栏或文化专栏。已出版有《闲看水浒》、《皇帝文臣和太监》、《晚明七十年》、《闲话红楼》等
文汇读书周报:黑暗江湖。 邹恒甫按:江湖黑暗,还不如一个人办学学习。 《闲看水浒》里的黑暗江湖——读十年砍柴新著 2010-08-31 押沙龙 文汇读书周报 《闲看水浒》 十年砍柴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十年砍柴的书,一直文思流畅,笔力雄健。...
评分作者很喜欢吴思,写的有点潜规则和血酬定律的感觉,但是根据一本书来讲,写的更好,小时候看水浒真的就觉得是一本行侠仗义的小说,大学的时候再读就觉得冷汗直冒,四大名著中三国讲国战,大局,红楼则是一个反乌托邦,而水浒就感觉讲的是人情,用现在一本书讲就是丑陋的中国人...
评分记得中学语文上有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那一课,老师眉飞色舞地讲解鲁提辖那三拳给郑屠的“色香味”体验是如何神来之笔。男同学特别来劲儿,女同学皱眉反感,而我,对这部唯一看完的,被我看作是“青少年叛逆指南”的四大名著之一开始有种奇怪的感受:为什么鲁达骂郑屠“狗...
评分读完本书再看水浒传感觉通篇只有两个字:吃人。作者能用水浒里的事件注解类似的社会百态,这便是名著果然具有着跨越时代的魅力。梁山并非是快意恩仇的自由,而是有着自己生存的另一套规则,所谓的好汉们来自不同的山头只是抱团以求自保,其实他们大多数人兼具奴性与匪性,投靠...
评分鲁智深是水浒中我最欣赏的人物,他是个远远超脱于现今社会的一个鲜明人物,之所以说超脱,因为他行走江湖的那份洒脱与随性是水浒中其他英雄人物,也是而今的我们所没有的。 他或许不懂得宋江那许多心怀天下的道理,但他那“遇酒便吃,遇事便做,遇弱便扶,遇硬便打”的侠...
旧年历最后一本书。闲来看古典名著,自然在一个闲字,聊天之作,谈资尚可。本书充满着血酬定律,如此故事,自然可怕,当然也颇有趣味。书中关于宋江的分析颇有见地,毕竟古往今来领导者自然与众不同。
评分真是一剂良药,有它配着,什么书都能看下去。真是太难看的一本书了!
评分超级棒的书,和作者一样,也是小时候读水浒很爽,大了之后越读越不是味儿。这本书大概能算是替我总结了心声。
评分对中国社会的人情世故、潜规则、官场、黑道白道等总结的挺到位。
评分真是一剂良药,有它配着,什么书都能看下去。真是太难看的一本书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