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30年来台湾现代化进程中的大事件和小八卦
作者的话——
关于真正的台湾,你又了解多少?
这是我常常问大陆朋友的问题。
蒋氏家族,对台湾人来说有不寻常的意义:蒋介石被说成是“龟精”转世;蒋经国总是一席夹克走天下;蒋孝文狂妄嚣张,喜欢乱来;蒋孝武被“江南案”影响了一生;蒋孝勇虽然性格收敛。台湾族群里,有让人同情的老荣民,也有比《宝岛一村》更真实的眷村生活;台湾教科书上不但有蒋介石的励志故事,更有匪夷所思的地理课题;在金门和马祖当兵,还会冒出“无头部队”和“水鬼”的传说;在浩瀚的书籍和歌曲中,有很多都已经改了名字,甚至被禁,远离人耳目。
从“关着门”的台湾到“打开门”的台湾,真是酸甜苦辣,冷暖自知。在这本书里,我以一个台湾平民的视角,向您讲述三十多年来台湾现代化进程中的大事件与小八卦,与您分享台湾老百姓最真实的日常生活和悲喜人生。
廖信忠,1977年出生于被赶出联合国后“风雨飘摇”的台湾;1984年,李登辉当选“副总统”,廖信忠上小学;1989年,蒋经国逝世的第二年秋天,廖信忠升入国中;1993年,新国民党联线人士组建“新党”,廖信忠进入淡江高中读书;1998年,马英九和陈水扁竞选台北市长,廖信忠参加成功岭大专集训;2008年,台湾大选马英九获胜,而陈水扁随后锒铛入狱,廖信忠也在上海开启了自己全新的一段人生。
我对台湾并不了解,小时候对台湾的印象只有课本中的《日月潭》和余光中的《乡愁》。也只是依稀知道台湾多数是由福建移民过去的。 《我们台湾这些年2》讲述了很多与台湾相关的人文历史。当中有提到在台湾的客家人。这倒是引起我心中一阵小小的感慨。 我生活在广东,是客家人...
评分《我们台湾这些年》2007年开始在天涯连载并一炮而红,据追过贴的人透露它几乎是当年天涯最火的帖子。一开始可能只是作者一时兴起的不吐不快,写起来非常随性,个人记忆在其中的比例很大;读者读起来也如窥异人八卦,很是轻松。即使是后来结集出版的同名书籍,也保留了原汁原味...
评分关于旅游我有一点想法,那就是要了解一个地方,你得花大把的时间呆在那里,走马观花是不成的。说起来我就很羡慕我的一个同学,他读博士的时候获得了一次交流机会,去台湾一年,这个时间跨度,我想是了解台湾,甚至只是了解台北的一个起码的底线了。那如果你在一个地方生...
评分台湾和日本相比,与中国大陆更是同文同种,一衣带水,有着相同的文化基因。而且两岸1990年以前的RULING PARTY,KMT和CP,都是以俄为师,只不过CP组织性更强,学USSR更像。 因此,台湾基本可以看做是中国大陆的一面镜子,他们的社会发展对我们来说,非常有借鉴意义。 动员戡乱...
评分从小,对台湾的认识,是从很脑残的旺旺系列广告开始的。直到现在,被咬了的黑妞、吃碎碎冰的胖小子、纠结于喝奶还是吃香蕉的小情侣,仍能代表那时候我对台湾同胞们的认知。总之,觉得那是个富裕的地方,人们成日无厘头的“我要旺”。后来不断长大,大陆人民越来越富裕,人们开...
20150909-1003用轻松浅显的风格以专题形式写台湾过去那个荒谬的年代,写他们的过去,却可以折射出我们的现在。这种八卦化口水化作为畅销读物还是可以的。另,与第一本书相比,现在的廖信忠真是非常接大陆的地气啊。【kindle】
评分与很多续集一样,2整体来说没有1更吸引人。1是用编年体的方式,小清新般看历史,还有不少作者自身亲身体会,总有才思小幽默;2是分版块,从蒋公,到族群外省人本省人原住民闽人客家人等,从政治教育到禁书,更像历史百科。原以为《台湾这些年所知道的祖国》就是《我们台湾那些年》的续集,原来不是,《台》更多是讲故事,文学色彩更浓。而《我2》更多百科,碎片化,更少故事,也不如1更幽默。整体感受历史怎么那么相似,比如五六七十年代,两岸情势不同,但治理又很多相同;而近二三年,虽时空错位竟也颇多相似
评分是本当局很乐意看到的书,依然象征意义大于可读性。
评分20150909-1003用轻松浅显的风格以专题形式写台湾过去那个荒谬的年代,写他们的过去,却可以折射出我们的现在。这种八卦化口水化作为畅销读物还是可以的。另,与第一本书相比,现在的廖信忠真是非常接大陆的地气啊。【kindle】
评分2014/11/27-12/1阅读。民主进程,经济发展,城市化过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