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30年来台湾现代化进程中的大事件和小八卦
作者的话——
关于真正的台湾,你又了解多少?
这是我常常问大陆朋友的问题。
蒋氏家族,对台湾人来说有不寻常的意义:蒋介石被说成是“龟精”转世;蒋经国总是一席夹克走天下;蒋孝文狂妄嚣张,喜欢乱来;蒋孝武被“江南案”影响了一生;蒋孝勇虽然性格收敛。台湾族群里,有让人同情的老荣民,也有比《宝岛一村》更真实的眷村生活;台湾教科书上不但有蒋介石的励志故事,更有匪夷所思的地理课题;在金门和马祖当兵,还会冒出“无头部队”和“水鬼”的传说;在浩瀚的书籍和歌曲中,有很多都已经改了名字,甚至被禁,远离人耳目。
从“关着门”的台湾到“打开门”的台湾,真是酸甜苦辣,冷暖自知。在这本书里,我以一个台湾平民的视角,向您讲述三十多年来台湾现代化进程中的大事件与小八卦,与您分享台湾老百姓最真实的日常生活和悲喜人生。
廖信忠,1977年出生于被赶出联合国后“风雨飘摇”的台湾;1984年,李登辉当选“副总统”,廖信忠上小学;1989年,蒋经国逝世的第二年秋天,廖信忠升入国中;1993年,新国民党联线人士组建“新党”,廖信忠进入淡江高中读书;1998年,马英九和陈水扁竞选台北市长,廖信忠参加成功岭大专集训;2008年,台湾大选马英九获胜,而陈水扁随后锒铛入狱,廖信忠也在上海开启了自己全新的一段人生。
关于旅游我有一点想法,那就是要了解一个地方,你得花大把的时间呆在那里,走马观花是不成的。说起来我就很羡慕我的一个同学,他读博士的时候获得了一次交流机会,去台湾一年,这个时间跨度,我想是了解台湾,甚至只是了解台北的一个起码的底线了。那如果你在一个地方生...
评分《我们台湾这些年》是一本类似于编年体的书,从作者诞生的1977年开始,一年一年的写下去,一直写到2009年。记录了30多年来台湾的沧桑巨变,当时却是有轰动,我记得我当时是买过这本书的,但是还没有读完就不知道被谁借走,下落不明,所以很多内容记得都不真切了。 转眼5年过去...
评分读后感:历史本无新事 ----- 戒严令下只关心赚钱,只想着吃喝玩乐的人们. 混乱而喧嚣,每个人都想要发声的80年代. 经济高速增长,中产阶级有了闲钱,社会分化大,而又松绑,人们走上街头,各类社团和族群纷纷争取自己的利益. 风格草根的地下电台,很重视互动和情绪的表达,很受基层民...
评分从飞机落在桃园机场的那刻,我的心就留在了台湾。一年内两次入台,我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中了台湾的毒。破破的小楼,简单的街道,旧旧的列车。一点也不是我想象中的大都市。深深让我迷恋的是台湾人的笑,礼貌还有做自己的勇气。 《我们台湾这些年2》把1977至今台湾政改的故事娓...
评分那还是小时候,乡邻家来了位台湾回来的人。 小小山村几乎可以用得着“沸腾”来形容,只要与这位远归的人有一星半点亲缘的人都跑去看望。 这么热络,不仅是因为彼时乡村闭塞,也不仅是因为久别重逢。还因为,这个“台湾客”给每个人都发得有东西,即使是一条毛巾,也足够让人谈...
也是另一种消费品
评分一本博文汇编形式的书,纯写太多野史段子就无聊了,还是得多谈谈日常生活
评分作者太想接地气,略过头。
评分第一部的狗尾续貂之作。不仅很多内容与第一部相重复,而且文字上显得敷衍读者,挑了些吸引眼球的媚俗话题来讲。如果单纯想要了解台湾,想找本轻松的书籍来阅读的话,那只用读第一本就可以了。
评分这里有大历史碾过的痕迹,这里有温良恭俭让的人民,这里保存了我们的过去,也预示了我们的未来,台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