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互联网与政治 郑永年 互联网 社会学 政治学 传播学 中国政治 海外中国研究
发表于2024-11-21
技术赋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在本书中,作者对中国互联网的历史做了一次突破性的研究,细致又全面地观察了中国互联网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影响,发现互联网给中国的社会—政治变革带来了新的动力。政府权力和社会力量在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公共领域中转换。
从大量的数据梳理和事实分析中,作者得出了四重的研究结论。首先,互联网给政府和社会都增加了权力。互联网在促进政治自由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使政府更加开放、透明和负责任。第二,互联网产生了大量的影响,高度分散和超越了政府权力的限度。第三,互联网为政府和社会彼此间的契约和分离创造了一个新的基础结构。第四,互联网创造了一种政府和社会的回归关系。政府和社会之间在互联网上相互作用,最终重塑了政府和社会。
郑永年(1962—),浙江省余姚人。中国政治、社会问题与国际关系专家,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中国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国际中国研究杂志》(国际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东亚政策》主编,罗特里奇出版社《中国政策丛书》主编和世界科技书局《当代中国研究丛书》共同主编。历任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系助教、讲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资深研究员,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先后获得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麦克阿瑟基金会和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2003-2005)研究基金的资助。其主要从事中国内部转型及其外部关系研究,主要研究兴趣和领域包括民族主义与国际关系;东亚地区安全;中国外交政策;全球化、国家制度和社会转型;技术变革与政治转型;社会运动与民主化;中国政治与中央地方关系。
过时10年,中国互联网早就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里面有一些干货,偶尔闪烁见解,然而总体而言观点趋于“知识维稳”。很重要的一个问题:知识分子是为谁辩护的?如果一个观点与主流和官方相同,作者为何苦口婆心?另外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作者对互联网技术的理解和分析非常浅薄,全书的论述基本是对国家和社会的详细解析后加上对互联网的泛泛而谈得出一个总是正面的、“有意义”的结论,无法让人信服。
评分道理很简单:中国是世界上对互联网规管最成功的国家,即便如此互联网作为新技术平台,还是将一些权力分给了社会群体,国家即便再强势集权也不得不让步三分,因势利导可以纳为己用。
评分郑永年这样的以后估计也要被禁
评分这本书并不难读,主要强调了互联网的平台作用和国家-社会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特别是聚焦在中国的特殊背景下。遗憾的是,书中亦有删节,不知道是不是原著包含了一些较少报道的案例。
评分按需。
毛泽东选择了被称为技术民族主义的路线。对于技术狂热,甚至成为宗教式的信仰,成为激进政策的基础。 过去几十年,寻求新的政治合法性基础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幕后的重要动力。 文革后,一场国家认同危机在中国社会扎根。 在邓小平的领导下,科学技术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被提升...
评分郑永年明明是中国大陆出生的人,从小学到大学都就读于中国大陆。为什么写书还要别人来翻译。中文内容直接出版不就行了? 郑永年明明是中国大陆出生的人,从小学到大学都就读于中国大陆。为什么写书还要别人来翻译。中文内容直接出版不就行了?
评分该书本来是2008年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出版的Technological empowerment: the internet, state, and society in China,现在能在国内见到中文译本,真不容易。 如今网络问政和网络参政已经成为中国网民们自觉有意识并且有规模和成效的行为,这本书可谓是先见之明。
评分该书本来是2008年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出版的Technological empowerment: the internet, state, and society in China,现在能在国内见到中文译本,真不容易。 如今网络问政和网络参政已经成为中国网民们自觉有意识并且有规模和成效的行为,这本书可谓是先见之明。
评分郑永年明明是中国大陆出生的人,从小学到大学都就读于中国大陆。为什么写书还要别人来翻译。中文内容直接出版不就行了? 郑永年明明是中国大陆出生的人,从小学到大学都就读于中国大陆。为什么写书还要别人来翻译。中文内容直接出版不就行了?
技术赋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