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14年最新版!修正了上一版本中的数处翻译错误,不容错过的黑色幽默杰作。
84岁的老父亲要与36岁的“波提切利的出水维纳斯”——乌克兰尤物瓦伦蒂娜结婚了。为了拯救老爸可预知的人生大难,两个女儿薇拉和娜杰日达决定搁置长期的感情不和,联手把移民工程师父亲从体态丰满、风 骚妖艳的淘金者瓦伦蒂娜手中解救出来。而这位火辣的新娘也不是省油的灯!未想,这场两 姐妹驱逐瓦伦蒂娜的战争却逐步掀开的家族的秘密以及一连串悲喜交加的不堪往事……
荣誉:
畅销32国的黑色喜剧杰作《乌克兰拖拉机简史》,令无数读者笑到落泪。
波灵格大众伍德豪斯喜剧小说奖首位女性得主获奖作品
2005年机智小说奖获奖小说
布克奖、橘子图书奖双料入围
畅销32国的黑色喜剧杰作
力压丹·布朗《达·芬奇密码》《天使与魔鬼》的英国图书销售冠军
《卫报》《独立报》《泰唔士报》《洛杉矶时报》专文力荐
评论选摘:
这不是冰冷的有关拖拉机发展的历史书,而是一部晃动“波提切利式上等乳房”的幽默小说。玛琳娜·柳薇卡出生于“二战”难民营,透过她对生活与历史的精心编织,读者所能看到的不只是隔着时空的乌克兰民族的具体苦难,更有极权体制下普通人逆境求生的细枝末节。在一个地动山摇、草菅人命的时代,活下来便是胜利。
——熊培云
妙趣横生而又令人感动地记录了一位长期居住在英国的乌克兰老鳏夫与一位寻求通往财富之路的妖艳惹火的乌克兰大胸掘金女间的争争吵吵。
——《星期天泰晤士报》
这本书让我整整一年都笑容可掬,笑口常开。东西欧文化冲突中极富戏剧性的部分在这个两姐妹明争暗斗的有趣故事中得以展现。
——《格拉斯哥先驱报》
玛琳娜·柳薇卡(Marina Lewycka),乌克兰裔英国作家。 二战结束时出生于德国基尔(Kiel)的难民营,父母均为乌克兰人。她在英国长大成人。在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学(Sheffield Hallam University)任教。已婚,女儿已长大成人,居住在谢菲尔德。她的写作始终关注移民的心态、遭遇和处境,勾勒出英国社会最遭人轻蔑的外来群体黑暗的生活,却没有把他们简化成可怜虫,保持着人格的独立与尊严,写他们悲喜交织的欢闹生活。58岁时柳薇卡凭借《乌克兰拖拉机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Tractors in Ukrainian)一举成名,赢得2005年波灵格大众伍德豪斯喜剧小说奖和机智小说奖。2007年出版《英国农民工小像》(Two Caravans),延续其黑色喜剧的风格,该书于2008年入围乔治·奥威尔奖。另有新作《胶水人生》(We Are All Made of Glue,2009)、Various Pets Alive and Dead(2012)、The Lubetkin Legacy(2016)等。
邵文实,文学博士,东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译著有《女性白皮书》《非常女人》《赢者之 师》《美国悲剧》《日本魅影》《流氓的归来》等。
《乌克兰拖拉机简史》出版后(2005年),不仅与伊恩•麦克尤恩、萨尔曼•拉什迪等大作家一起入围布克奖,还登上第二年英国畅销书冠军宝座。这样一本为人民群众所乐见,同时为专业人士所首肯的作品难道会不是一部好作品吗?我们先不急于得出结论,我们先来看看它是如何实现...
评分把①“家事(八十岁老父亲突然要娶比女儿还年轻的新妻子,引发家庭内乱); ②国事(乌克兰近现代史与拖拉机制造业史); ③天下事(两次世界大战、移民潮与前苏联时代更迭); 写得趣味盎然又暗含血泪,语言流畅幽默,还是乌克兰美食包装下的中老年妇女婚姻危机小说,女性元...
评分 评分 评分第245页,倒数第二行—— “我女儿瓦伦蒂娜。她是个社会工作者。” 虽然说这里面的名字不怎么记,但是他女儿的名字不应该叫“娜迪娅”或者“娜杰日达”么?“瓦伦蒂娜”不是他那个大乳乌克兰女郎的名字么? 我倒还真是因为书名字面上的含义对这本书感兴趣的,没想到只是一部小...
书名起得很好,可惜翻译出了小错,应该是《乌克兰语拖拉机简史》,其他仍是了了。。。
评分巧妙将家庭伦理喜剧和种族灾难历史相结合,最喜欢后半部中男人集合在一起修车的段落,我果然最喜欢看一群人傻呵呵地为一个无聊的目标拼命努力啦(≧▽≦)
评分女人写的小说都无聊 没有一本不无聊
评分比较失望吧,过去和现实的两条线都没处理好。到底想强调空巢老人还是惨痛历史呢?
评分我最近很害怕此种隐喻式的作品,因为越来越觉得解读乏力,同时为自己此种能力的匮乏深感畏惧。感觉会是不错的喜剧电影改编范本。人物刻画较平,除主姐妹外成长性不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