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年生于圣彼得堡,1940年他移居美国,成为著名的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其代表作《洛丽塔》《微暗的火》进入现代经典之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作品之一,他曾在威斯利、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教授文学。1961年,他侨居瑞士的蒙特鲁斯。1977年在那儿去世。
《洛丽塔》是纳博科夫流传最广、争议最多的作品,也是研究者最为青睐的作品。既是作家个人艺术风格的集中体现,也是后现代主义文学名闻遐迩的经典。 小说包含“序言”和“正文”两部分。 正文部分以第一人称叙述。“我”自称为“亨伯特·亨伯特”,1910年出生于巴黎,虽然母...
评分《洛丽塔》是纳博科夫流传最广、争议最多的作品,也是研究者最为青睐的作品。既是作家个人艺术风格的集中体现,也是后现代主义文学名闻遐迩的经典。 小说包含“序言”和“正文”两部分。 正文部分以第一人称叙述。“我”自称为“亨伯特·亨伯特”,1910年出生于巴黎,虽然母...
评分 评分…… 《洛丽塔》同样存在严重的翻译问题。在众多的《洛丽塔》中译本中,于晓丹的译本似乎倍受青睐。于译本最初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1997年时代文艺出版社也选择了该本,不同之处是译者作了修订。以后,沈阳出版社在1999年9月重新出版《洛丽塔》35;译林出版社也于2000年3月出...
评分小的时候,对人的划分很简单,只有好和坏。慢慢的,开始明白,人是很复杂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好字或者坏字所能够评价的。可是,到现在,真的了解了复杂,反而怀念那种简单,“好人”是一个多么让人感动的词。 洛丽塔是一本书,也是一首歌,还是一部电影,可这一切都比不...
没错就是这个版本!
评分H.H先生,他站在一望无际的金色草坡上,遥望缓慢落下的夕阳。孩子们尖叫着跑来跑去,城市的灯光像多丽多情的眼睛。身上沾着的褐红斑点像多丽妩媚的唇。他的洛,他的洛丽塔,他的金色世界,他的末日,他的终结。
评分不懂为什么评分这么低。重读简直如获新生。用一场猎奇的不伦,写出了无与伦比的辽阔,在笔下生花的描绘中,解读空间得到无限的延展和叠加。大胆猜测,这本55年在法国首次出版的杰作,启发了杜拉斯,在84年出版了可称为与本故事对换视角的另一杰作《情人》
评分风格真像村上,自恋啊!
评分“洛丽塔,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纳博科夫的文笔真的不是一般地诗意,我几乎是痛苦万分地看完了这本书。看到那段“‘再见——啦!’她喊,我甜美、不朽、死去的美国之恋;因为当你读到这里,她已死去,又已化作不朽。”时,心里还是很难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