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岁的墨西哥法学院学生马德罗热爱诗歌,时常逃课参与诗歌班的讨论。在那里认识了自命为“本能现实主义诗人”的贝拉诺和利马。他们与其他诗人和艺术家为伍,在酒吧争论诗歌,大麻、饮酒、性爱样样不缺。该诗派的精神领袖——女诗人蒂纳赫罗——据传多年前在墨西哥城北面的索诺拉沙漠失踪了。一半为了理想,一半为了躲避仇家,他们决定深入沙漠寻找她的踪迹,同行的还有妓女鲁佩。
离开墨西哥城后,他们被目击到在巴黎、特拉维夫、维也纳和巴塞罗那出没,干各种零工为生,却从未有人看过他们写的任何一行诗!年轻的诗人们经历了二十年不可逆的生命体验与幻灭。最后他们是否找到了失踪的女诗人,还是让自己也成了失踪者?
*入选英国文学杂志《瓦撒非利》(Wasafiri)“25年来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
*《新京报》书评周刊300期特刊“100人的阅读”推荐
*2007年Amazon及纽约时报年度十大好书
罗贝托•波拉尼奥(Roberto Bolaño,1953—2003)出生于智利,父亲是个卡车司机与业余拳击手,母亲则在学校教授数学和统计学。1968年全家移居墨西哥。1973年波拉尼奥再次回到智利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却遭到逮捕,差点被杀害。逃回墨西哥后他和好友桑迪耶戈推动了融合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以及街头剧场的“现实以下主义”(Infrarrealism)运动,意图激发拉丁美洲年轻人对生活与文学的热爱。1977年他前往欧洲,最后在西班牙波拉瓦海岸结婚定居。2003年因为肝脏功能损坏,等不到器官移植而在巴塞罗那去世,年仅五十岁。
波拉尼奥四十岁才开始写小说,作品数量却十分惊人,身后留下十部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以及三部诗集。1998年出版的《荒野侦探》在拉美文坛引起的轰动,不亚于三十年前《百年孤独》出版时的盛况。其他作品包括《护身符》(Amuleto)、《遥远的星辰》(Estrella distante)、《打电话》(Llamadas telefónicas)、《智利之夜》(Nocturno de Chile)、《2666》等。过世后他的作品仍陆续被西方国家发掘出版,赞誉随之而至,苏珊•桑塔格称他是“那一代西班牙语世界中最值得钦佩的小说家”,《明镜周刊》则评论他为“当代西班牙语文学中最大胆的作家”。
又是从英文翻出的,好像我们仍然活在二十世纪初,《堂吉诃德》的中文本一定要从英文翻过来。从西文到英文,原著被拔了一层皮,从英文到中文,又被去了一层肉。中国读者真可怜,拉美文学的一顿盛宴,只能落得些残羹冷炙。 我们看第一页中的这段: “我们朗读自己写的诗歌,阿...
评分罗贝托·波拉尼奥于1953 年出生于智利的圣地亚哥,先后在智利的很多落后小镇度过童年时代。父亲莱昂· 波拉尼奥是一个卡车司机和业余拳击手,母亲维多利亚· 阿瓦诺斯在学校教数学和统计。后来,波拉尼奥很少谈论自己的童年时代。据母亲说,他刚刚三岁的时候就开始自学阅读,七...
评分 评分当读过拉美文学大爆炸时期的那些作品,你就会懂得波拉尼奥的伟大。当大多数人还沉醉在“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个加西亚·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令人难忘的开头引领起的拉美文学最绚丽多彩的巅...
评分罗贝托·波拉尼奥于1953 年出生于智利的圣地亚哥,先后在智利的很多落后小镇度过童年时代。父亲莱昂· 波拉尼奥是一个卡车司机和业余拳击手,母亲维多利亚· 阿瓦诺斯在学校教数学和统计。后来,波拉尼奥很少谈论自己的童年时代。据母亲说,他刚刚三岁的时候就开始自学阅读,七...
某种程度上说,波拉尼奥用《荒野侦探》梳理了自己的年轻时候,也是以个人视角记录了他这一代(不是水词儿,书写确实有史诗面貌)青春的走向,一场又一场轰轰烈烈在渐隐中落幕。就像一本年轻的心大百科,第一个部分几乎都没出现一个25岁以上的人。而书里年轻人的质地已经是不复存在的遗迹了,他们只是曾在历史的某段激流中逐浪。你和他似曾相识,却截然不同。 个人觉得最波拉尼奥的两本是这本和纳粹文学,这本是自我梳理,后者是他最原初的创作动机(也是标志母题)。2015-12-15到今天,看了大半年,一起经历了一段生活,夸夸其谈的男同性恋诗人啊死在了20刚几,葬礼上没有情人或文学评论家,是家人和旧邻居;而好几个年轻人在书里的一生,都以“上班”作为结束了。
评分终于还是放弃了,荒野侦探那一部分实在太碎了。截头去尾中间翻翻就了事了。。。
评分本书并非以结构取胜,却有点故弄玄虚。虽然表面上篇幅很长,有三大部分,但首尾两部分其实是一回事,是被作者刻意分开的同一个人的日记,自说自话地讲述着头尾完整的青春邪典故事和诗歌爆炸时的公路逃亡。然而这样的简单直接绝非作者主旨,也不是本书精华,甚至可以看作另外一本书。所以才有了中间突然插入的占全书三分之二篇幅的二十年访谈,由互不相干各色人等的口述实录来交待年轻诗人们二十年间的离合岁月和最终归宿,混乱而迷离,却很真实,通篇来看有点书中书的味道。不过出版方把本书拔高到《百年孤独》一般的地位,并不能认同。
评分某种程度上说,波拉尼奥用《荒野侦探》梳理了自己的年轻时候,也是以个人视角记录了他这一代(不是水词儿,书写确实有史诗面貌)青春的走向,一场又一场轰轰烈烈在渐隐中落幕。就像一本年轻的心大百科,第一个部分几乎都没出现一个25岁以上的人。而书里年轻人的质地已经是不复存在的遗迹了,他们只是曾在历史的某段激流中逐浪。你和他似曾相识,却截然不同。 个人觉得最波拉尼奥的两本是这本和纳粹文学,这本是自我梳理,后者是他最原初的创作动机(也是标志母题)。2015-12-15到今天,看了大半年,一起经历了一段生活,夸夸其谈的男同性恋诗人啊死在了20刚几,葬礼上没有情人或文学评论家,是家人和旧邻居;而好几个年轻人在书里的一生,都以“上班”作为结束了。
评分feel like 跳房子+在路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