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岁的墨西哥法学院学生马德罗热爱诗歌,时常逃课参与诗歌班的讨论。在那里认识了自命为“本能现实主义诗人”的贝拉诺和利马。他们与其他诗人和艺术家为伍,在酒吧争论诗歌,大麻、饮酒、性爱样样不缺。该诗派的精神领袖——女诗人蒂纳赫罗——据传多年前在墨西哥城北面的索诺拉沙漠失踪了。一半为了理想,一半为了躲避仇家,他们决定深入沙漠寻找她的踪迹,同行的还有妓女鲁佩。
离开墨西哥城后,他们被目击到在巴黎、特拉维夫、维也纳和巴塞罗那出没,干各种零工为生,却从未有人看过他们写的任何一行诗!年轻的诗人们经历了二十年不可逆的生命体验与幻灭。最后他们是否找到了失踪的女诗人,还是让自己也成了失踪者?
*入选英国文学杂志《瓦撒非利》(Wasafiri)“25年来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
*《新京报》书评周刊300期特刊“100人的阅读”推荐
*2007年Amazon及纽约时报年度十大好书
罗贝托•波拉尼奥(Roberto Bolaño,1953—2003)出生于智利,父亲是个卡车司机与业余拳击手,母亲则在学校教授数学和统计学。1968年全家移居墨西哥。1973年波拉尼奥再次回到智利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却遭到逮捕,差点被杀害。逃回墨西哥后他和好友桑迪耶戈推动了融合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以及街头剧场的“现实以下主义”(Infrarrealism)运动,意图激发拉丁美洲年轻人对生活与文学的热爱。1977年他前往欧洲,最后在西班牙波拉瓦海岸结婚定居。2003年因为肝脏功能损坏,等不到器官移植而在巴塞罗那去世,年仅五十岁。
波拉尼奥四十岁才开始写小说,作品数量却十分惊人,身后留下十部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以及三部诗集。1998年出版的《荒野侦探》在拉美文坛引起的轰动,不亚于三十年前《百年孤独》出版时的盛况。其他作品包括《护身符》(Amuleto)、《遥远的星辰》(Estrella distante)、《打电话》(Llamadas telefónicas)、《智利之夜》(Nocturno de Chile)、《2666》等。过世后他的作品仍陆续被西方国家发掘出版,赞誉随之而至,苏珊•桑塔格称他是“那一代西班牙语世界中最值得钦佩的小说家”,《明镜周刊》则评论他为“当代西班牙语文学中最大胆的作家”。
(刊于09年8月9日《上海书评》) 1992年,一位住在西班牙的智利作家得知自己的肝病已经日趋恶化。考虑到所剩时日不多,这位已经四十岁但仍然默默无闻、一直以写诗为主的作家决定开始集中精力写小说,希望出版小说挣的钱能够改善经济拮据的家庭状况,并给孩子留下一笔遗产...
评分《荒野侦探》的结构像香肠,加西亚•马德罗的故事束住了这本书的两端,让这本本来完全可能无头无尾、无休无止的庞杂之书有了开端和结尾。利马和贝拉诺的经历如肠衣,包裹住丰富的馅料。没有肠衣、线头,就做不成美味的香肠,不过香肠的滋味主要还是在馅料里。在酣畅淋漓、充...
评分斯人已逝,波拉尼奥生前没有看到他的两部作品《荒野侦探》和《2666》在北美引发的阅读热潮,更没有机会对世人的误读作出任何的辩解。据说2003年波拉尼奥因肝病去世之前曾预言“我的名声在死后”,这与其说是一句玩笑,倒不如说是一句愤慨之语更为恰当。他去世的时候不过五十岁...
评分Bolaño的流水账,我看了一个月。 到了最后,明白了infrarealism, 明白了他为什么要反对Márquez和Paz,和魔幻现实主义的仿效者。 他的长篇小说比短篇好,甚至好过他自己看重的诗歌。把日常生活写出浓郁的暴力。这股浓郁,再也不用贩卖独裁/殖民/战争/政变这些“拉美题材”来...
评分《荒野侦探》散发出两重弧光。它是向内部纵深的,波拉尼奥将自我隐喻成一个无名侦探,返回青春岁月,为一代人写下情书;同时,它又是向外弥散的,文本敞开性感的身体,邀请每一位读者做一番奥德赛式的漫游,如侦探般追寻与见证着一代人的青春。 波拉尼奥曾将文学比喻为...
读了半本,终于审美疲劳得累趴下了。作者用一种十分炫丽的方式写一个十分无聊的垮掉派故事。我觉得许多作者都会很自恋地写这种玩意儿,格局看似很大但纵深其实很小,没有太多值得琢磨的东西。
评分在可怕的天空下,为了守望那颗孤单的星星,夜莺在唱歌。
评分本书并非以结构取胜,却有点故弄玄虚。虽然表面上篇幅很长,有三大部分,但首尾两部分其实是一回事,是被作者刻意分开的同一个人的日记,自说自话地讲述着头尾完整的青春邪典故事和诗歌爆炸时的公路逃亡。然而这样的简单直接绝非作者主旨,也不是本书精华,甚至可以看作另外一本书。所以才有了中间突然插入的占全书三分之二篇幅的二十年访谈,由互不相干各色人等的口述实录来交待年轻诗人们二十年间的离合岁月和最终归宿,混乱而迷离,却很真实,通篇来看有点书中书的味道。不过出版方把本书拔高到《百年孤独》一般的地位,并不能认同。
评分感觉比百年孤独好太多了...其实百年我从来没读完过....
评分“我记得接下来所有的人都离开那幢房子到普拉内萨斯街上去赏月。我们仰望着天空:月亮藏在巨大的乌云后面,可是风又向东吹拂着乌云,月亮露了出来(我们都大声尖叫起来),可是又消失了。在某个时刻我觉得我们个个都像鬼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