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回归线

北回归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译林出版社
作者:[美] 亨利·米勒
出品人:
页数:272
译者:袁洪庚
出版时间:2013-4
价格:3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4732178
丛书系列:亨利·米勒作品系列
图书标签:
  • 亨利·米勒
  • 外国文学
  • 小说
  • 美国文学
  • 美国
  • 北回归线
  • 文学
  • 自传三部曲
  • 地理
  • 气候
  • 旅行
  • 自然
  • 文化
  • 科学
  • 探索
  • 人文
  • 季节
  • 纬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的书不是关于性的,而是关于自我拯救的。 ——亨利•米勒】

亨利•米勒的作品中存在着露骨的性描写,英语国家长期拒绝发表他的作品。其早期作品首先在法国出版,1944年盟军来到巴黎后发现了米勒的作品,遂争相传阅,并偷偷带回英美等国,米勒顿时成为美国最富盛名的“地下”作家。直到20世纪60年代年经过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诉讼,美国最高法院宣布该书“不足以引起性欲”,《北回归线》终于在美国解禁。

★ 亨利•米勒——最富有个性又极具争议的文学大师、自由与性解放的预言家

★ 旅居巴黎的变形生活 遭禁二十多年的自传体启示录

★ 精神世界的诅咒“散文诗” 对传统观念的勇猛挑战

★ 亨利•米勒自传性三部曲之首“流氓无产者的吟游诗人”在巴黎的孤独吟唱

★ 荒诞人生观、虚无主义思想、离经叛道、凤凰涅槃的完美文本呈现

★ 入围《时代周刊》“1923——2005百部最佳英语小说”

★ 入列《1001本死前必读之书》

★ 入围美国现代图书馆评选的20世纪100部最佳英文小说

★ 入围《卫报》2009年“1000部大众必读小说”

★ 入围Esquire杂志2011年“75本大众必读之书”

《北回归线》是亨利•米勒自传性三部曲之首,描写了米勒同几位作家、艺术家朋友旅居巴黎的生活经历,同时通过对工作、交谈、宴饮、嫖妓等夸张、变形的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穷困潦倒的艺术家们的内在精神世界,诘问了在这个杂乱无序、肮脏的世界生存的意义。该书出版后吸引了众多读者,19 61年在美国解禁后更是成为畅销全球的文学名著,深刻影响了二战后的欧美文坛。

————————————————————————————————

一本十分卓越的书……一部相当辉煌的作品……在洞察力的深度上,当然也在实际的创作上,都比《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好得多。

——T. S. 艾略特

大概是一个人可以从中求得快感的唯一一本书。

——埃兹拉•庞德

亨利•米勒的小说没有故事,没有情节,没有成形的人物,没有开始,没有结束,没有主题,没有悬念,有的是浓得化不开的思想和长满翅膀和手臂的想象。

——冯唐

我从来没有读过像亨利•米勒这样的作家。他的身上有惠特曼、老子的影子……

——詹姆斯•弗雷

这个时代或任何时代最出众、最具原创力的作家之一。

——《星期六评论》

使米勒在现代作家中鹤立鸡群的,是他毫不含糊地把审美功用和预言功用结合在一起的能力。

——赫伯特•里德

米勒是现代作家中能让读者感动落泪的为数不多的人之一,仅仅是出于他个人的情感压力。

——罗伯特•奈

米勒完全掌控了对人性的解读,他因描写性欲横流、杂乱无章的世界而感到快乐。

——《卫报》

今日之美国文学以他(米勒)所做之事的意义而开始,也以此而告终结。

——劳伦斯•达雷尔

现代写作史上一个重大的事件。

——塞缪尔•贝克特

我们这个世纪十或二十部伟大的小说之一,其在意识领域的革新足以媲美《太阳照常升起》。

——诺曼•梅勒

读《北回归线》而洞察人类之无助、人生之悲怆者,智者也;不细察个中原委,惺惺作态,混淆艺术与人生,无思考能力、批判能力者,庸人也。

——译者 袁洪庚

作者简介

亨利•米勒(1891—1980)

美国“垮掉派”代表作家。生于纽约曼哈顿,一岁时随父母搬入布鲁克林,1909年进入纽约市立学院学习,因不满墨守成规的校园生活,两个月后即辍学。年轻时从事过多种职业,为其日后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其文风大胆深刻,通过大量的性描写以及对人性的揭露,赤裸裸地呈现了腐化、破碎的现代西方世界。1957年入选美国艺术和文学学会。

代表作有《北回归线》(1934)、《黑色的春天》(1936)、《南回归线》(1939)、《殉色之旅》(1949)、《情殇之网》(1953)和《春梦之结》(1960)等,其中两部“回归线小说”在英语国家长期遭禁,直到1961年《北回归线》才在美国出版。

目录信息

难得的是当一辈子“流氓”
痴人说梦:亨利·米勒及其代表作《北回归线》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最初听说此书,提及者兴奋异常,像描述新大陆一样,奈何中文版断货,买了本英文来看——迅速发现水平不够,读着读着就不知所云了。只好转投中文电子版。最近重拾英文版,比照之下发现人大版的翻译总体而言趋于求稳,有些意思模糊婉转的地方他也译得很模糊,估计是力求中文看上...  

评分

1980年,我出生的那年,亨利·米勒死了,89岁,也算高寿。 差不多又过了十几二十年,我读到了一本名叫《北回归线》的书,简简单单一个开头断断续续差不多看了半年,没耐心,看不进去,就像现在看的这本《空调噩梦》一般,这就像跑步一样,总有一段很让人自我斗争...

评分

【一】 当我在那里鬼混,我就会看见 一扇门和一些裸白色的大腿 如果我再转过身,是森林和黑森林 大口大口咽食着颓色的心脏 如果我聆听:一句伤感的独白 和一段快要背过气的音乐 如果我仅仅只是好奇,飞机从下水道 驶过,这又会是什么意思 【二】 当她们拼凑着手指小心翼翼...  

评分

评分

现代人就像一只蜜蜂,在被肢解了以后仍旧继续吮吸果酱,好像失去腹部并不紧要。就是对这种事实的一些感悟,使得像《北回归线》那样的书(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概还有更多这样的书出现)产生了出来。 《北回归线》是一部小说,或者不如说是一段自传,写的是住在巴黎的美国人——...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过程中不断想起奥威尔的《巴黎伦敦落魄记》,在异乡漂泊的落寞则在《万有引力之虹》里也能找到投影。正如鲁尔福之于马尔克斯,米勒则通过混沌的超现实写作风格,启发了包括品钦在内的一大批文学爱好者。《万有引力之虹》仿佛是取材自《北回归线》的一次填充扩展,就像《佩德罗·巴拉莫》孕育了《百年孤独》。故事内容与叙述对象基本都萦绕在北半球,也算是牵强的巧合吧。作品里充满了对热寂末世论的绝望,具体表现为无处不在的性宣泄、性交易、性疾病。而对故乡美国的深深缅怀,则将其直接化身为神圣端庄的妻子,但却有再难相见的痛楚。随处可见激烈乃至扭曲的超现实描述,这或许又与米勒喜爱绘画有关,作品里不乏超现实画作般的经典桥段,投射在读者的脑海里。罪恶、混沌、绝望,这本书与《万有引力之虹》如此相像,以致迟迟难以下笔。

评分

阅读过程中不断想起奥威尔的《巴黎伦敦落魄记》,在异乡漂泊的落寞则在《万有引力之虹》里也能找到投影。正如鲁尔福之于马尔克斯,米勒则通过混沌的超现实写作风格,启发了包括品钦在内的一大批文学爱好者。《万有引力之虹》仿佛是取材自《北回归线》的一次填充扩展,就像《佩德罗·巴拉莫》孕育了《百年孤独》。故事内容与叙述对象基本都萦绕在北半球,也算是牵强的巧合吧。作品里充满了对热寂末世论的绝望,具体表现为无处不在的性宣泄、性交易、性疾病。而对故乡美国的深深缅怀,则将其直接化身为神圣端庄的妻子,但却有再难相见的痛楚。随处可见激烈乃至扭曲的超现实描述,这或许又与米勒喜爱绘画有关,作品里不乏超现实画作般的经典桥段,投射在读者的脑海里。罪恶、混沌、绝望,这本书与《万有引力之虹》如此相像,以致迟迟难以下笔。

评分

一个猜火车式的结尾,米勒果然和塞利纳文风接近,癫狂,污秽,无聊,恶毒,每个人物着了魔似的在岁月的尸首上纵欲起舞,生活混沌错乱如明日将死,世界一如巨大的兽穴、停尸房、无法摆脱的厄运。“我”自始至终都处于颠沛流离的困顿,“家”的概念未曾建筑也不会出现,周而复始的被围困在茫然不知所措中。大约只有牲口般的韧性(并意识到人生就是这样毫无指望的)才能如释重负的活下去吧(也是我打定的主意了)

评分

#掉粉时刻#冯唐的序有种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赶脚

评分

亨利米勒的风格真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整整一本流氓式的无情节引导的漫谈,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梦呓、幻觉,无拘无束甚至有时病态般或疯狂自由的联想及任意排列组合的语词。大量两性的赤裸疯狂大胆的描写或许也是这部遭禁二十多年的自传体得以现在受到大量膜拜的重要原因。搭乘地铁和睡前催眠时晃晃荡荡的跳跃式泛读,其实本来就没什么主旨内容可言。就是一本笔触华丽的黄色流水账而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