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关于建筑艺术欣赏的随笔集。
本书是建筑史家萧默关于中西建筑史的学术随笔,文章短小,浅显易懂,可读性强。
作者把中西建筑置于思想文化的背景下解读,清晰地展现出了各种风格的建筑所呈现出的独特气质。让读者深入了解中西建筑大到宫殿小到民居的形态和制式所含藏着的文化内涵。
书稿通过文化解读建筑,为中西建筑的每一种造型每一个细节都找到了文化的脚注。
同时还比较了中式建筑和西方建筑大相径庭的审美意趣,揭示出了中西方在思想文化上的差异。
萧默,建筑史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所前所长。
主要著述:《中国建筑艺术史》(此书2000年获中国图书奖)
《天竺建筑行纪》、《营造之道:古代建筑》
这是一本关于建筑艺术欣赏的随笔集。文章短小,浅显易懂,可读性强。 作者把中西建筑置于思想文化的背景下解读,清晰地展现出了各种风格的建筑所呈现出的独特气质。让读者深入了解中西建筑大到宫殿小到民居的形态和制式所含藏着的文化内涵。
评分作为一个建筑学的门外汉,买这本书纯粹是为了增加一点鉴赏能力,以后游山玩水的时候除了站在名胜前比个剪刀手,还能多一点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看点。怀着增长建筑物知识、提升鉴赏能力的心理下了单。周末两天下雨,一鼓作气看完。合上书本,带给我的是满满的惊喜。 1 ...
评分选这本书的时候,只是因为发现自己的书架上基本都是人文社科类的书籍,且历史、哲学、社会学、小说、传记、政治类的比较多,忽然间有一种自己陷入了自己的思维定式之内,把自己的思想锁死了,所以想要突破一下,看一看自己不知道的世界,了解一下自己不知道的知识,满足一下自...
评分看完这本书的第一感觉,是以前都白出去游玩了。 如果先看到这本书,我到故宫、颐和园去的时候就不会仅仅是留个影、看看风景了;如果先看到这本书,我到黄帝陵也不会只是觉得大殿太空,天井太奇葩了;如果先看到这本书,在大理时,也不会仅仅拍个手托三塔的照片了…… 如果先看...
评分好久没有写笔记了。乎。 这本书是一章中国,一章西方。从结构,单体,到群体,外部空间,再到园林做了各方面的对比。最后对当代到现代这样的路做了总结。 首先。我觉得我收获还是很大的。 一方面,了解了下中国古建筑的起承转合的意念。第二个是对于现在所上的外国建筑史,有些...
三星给书里那些疑似以偏概全的说法
评分我也在看 何以笙“箫默”
评分第三章关于中国建筑外部空间的分析很棒,其他平平。
评分中国古人从未把建筑当成一种艺术,但像在西方一样,建筑一直是艺术之母。
评分作者是梁思成的学生。 世界有七个主要的建筑体系,只有中国(泛东亚)、西方和伊斯兰还有更深远的影响。沿此脉络,就构成了本书的结构。“礼辨异”,内部强调体制的等级差别;“乐统同”,外部强调社会的统一协同。从《考工记》中的“王城图”到今天的紫禁城,从历代帝都到地方城市,乃至韩国的景福宫、日本的京都、越南的紫禁城,几乎都延续着这样的基调。美国建筑师沙里宁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什么。和“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之西方几何塑形有所不同的是,东方更侧重于“虽由人造,宛若天开”之内在意蕴的营造——即使有时烬灭了,纵有惋惜不尽的地方,不过是将一切还给天,让一切回归自然,寄托总在山水之外的某个地方。所以,现在徜徉异国去看建筑,看的是人力,看的是人努力的痕迹——所谓神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